《南轩》
时间: 2025-01-01 14:49: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轩 曾巩 〔宋代〕
木端青崖轩,惨淡寒日暮。 鸣鸠已安巢,飞鹊尚求树。 物情限与夺,兹理奚以据。 谅知巧者劳,岂得违所赋。 久无胸中居,颇识书上趣。 圣贤虽山丘,相望心或庶。
白话文翻译: 在青崖之巅的轩阁中,寒日暮色显得凄凉。 斑鸠已经安稳地归巢,飞鹊仍在寻找栖息的树。 世间的情感有得有失,这道理依据何在? 确实知道巧者多劳,怎能违背天命所赋? 长久以来心中无所寄托,却渐渐领悟书中的趣味。 圣贤虽已逝如山丘,彼此心意或许能相通。
注释:
- 青崖轩:指建在青山崖顶的楼阁。
- 惨淡:形容景象凄凉。
- 鸣鸠:斑鸠,常用来象征安宁。
- 物情:指世间万物的情感或状态。
- 与夺:得与失。
- 兹理:这个道理。
- 奚以据:依据什么。
- 巧者劳:聪明能干的人往往劳碌。
- 所赋:天生的资质或命运。
- 胸中居:心中的寄托或理想。
- 书上趣:书中的趣味或智慧。
- 圣贤:指古代的贤人。
- 山丘:比喻已逝去的人。
- 心或庶:心意或许能相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宋代三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以散文见长。此诗可能创作于其晚年,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学问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曾巩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学问和圣贤的向往。在晚年,他可能感到世事无常,希望通过学问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学问的追求。首两句以“青崖轩”和“惨淡寒日暮”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暮色图景,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中间四句通过对“鸣鸠”和“飞鹊”的对比,隐喻了人生的得失和命运的无奈。最后四句则转向内心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向往和对圣贤的敬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曾巩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 首句“木端青崖轩,惨淡寒日暮”: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暮色图景,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 次句“鸣鸠已安巢,飞鹊尚求树”:通过对“鸣鸠”和“飞鹊”的对比,隐喻了人生的得失和命运的无奈。
- 第三、四句“物情限与夺,兹理奚以据。谅知巧者劳,岂得违所赋”:探讨了人生的得失和命运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 第五、六句“久无胸中居,颇识书上趣”:转向内心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向往。
- 末句“圣贤虽山丘,相望心或庶”:表达了诗人对圣贤的敬仰,以及对心灵相通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鸣鸠”和“飞鹊”的对比,隐喻了人生的得失和命运的无奈。
- 拟人:将“鸣鸠”和“飞鹊”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鸣鸠已安巢,飞鹊尚求树”,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学问的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得失和命运无奈的感慨,同时转向内心的追求,表达了对学问的向往和对圣贤的敬仰。
意象分析:
- 青崖轩:象征高远和超脱。
- 惨淡寒日暮:象征凄凉和无常。
- 鸣鸠:象征安宁和满足。
- 飞鹊:象征追求和不安。
- 书上趣:象征学问和智慧。
- 圣贤:象征理想和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青崖轩”象征什么? A. 高远和超脱 B. 凄凉和无常 C. 安宁和满足 D. 追求和不安
-
诗中的“鸣鸠已安巢,飞鹊尚求树”隐喻了什么? A. 人生的得失和命运的无奈 B. 学问的追求 C. 对圣贤的敬仰 D. 心灵的相通
-
诗的末句“圣贤虽山丘,相望心或庶”表达了什么? A. 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B. 对学问的向往 C. 对圣贤的敬仰和心灵的相通 D. 对命运无奈的感慨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同样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 苏轼的《题西林壁》:表达了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圣贤的敬仰。
诗词对比:
- 曾巩的《南轩》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者都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但曾巩的诗更多地转向内心的追求。
- 曾巩的《南轩》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两者都表达了对学问的追求,但苏轼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圣贤的敬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曾巩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