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丈岩瀑布 曾巩 〔宋代〕 玉虬垂处雪花翻,四季雷声六月寒。 凭槛未穷千丈势,请从岩下举头看。
白话文翻译: 瀑布如玉龙垂挂,水花四溅似雪花翻飞, 四季中雷鸣般的声音,即使在六月也让人感到寒意。 站在栏杆旁无法完全领略其千丈的壮观, 请下到岩底,抬头仰望才能真正感受其雄伟。
注释:
- 玉虬:比喻瀑布如玉龙垂挂。
- 雪花翻:形容瀑布水花四溅,如同雪花翻飞。
- 四季雷声:形容瀑布声音之大,如同四季不断的雷鸣。
- 六月寒:形容瀑布的寒气,即使在炎热的六月也让人感到寒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等人并称“宋代八大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叹。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山水时所作,通过对瀑布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首句“玉虬垂处雪花翻”,用“玉虬”比喻瀑布,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如龙垂挂的雄伟姿态,而“雪花翻”则进一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花四溅的美丽景象。次句“四季雷声六月寒”,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瀑布声音之大,如同四季不断的雷鸣,同时“六月寒”也巧妙地表达了瀑布带来的寒意。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从不同角度观赏瀑布的不同感受,引导读者亲自体验瀑布的壮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虬垂处雪花翻”:以“玉虬”比喻瀑布,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姿态,“雪花翻”则细腻地描绘了水花四溅的美丽景象。
- “四季雷声六月寒”:夸张地形容瀑布声音之大,如同四季不断的雷鸣,“六月寒”则巧妙地表达了瀑布带来的寒意。
- “凭槛未穷千丈势”:站在栏杆旁无法完全领略瀑布的壮观,表达了瀑布的雄伟难以一览无余。
- “请从岩下举头看”:建议从岩底抬头仰望,才能真正感受瀑布的雄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虬”比喻瀑布,形象生动。
- 夸张:“四季雷声六月寒”夸张地形容瀑布声音之大和带来的寒意。
- 对比:通过“凭槛未穷千丈势”和“请从岩下举头看”的对比,强调了从不同角度观赏瀑布的不同感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瀑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一种亲自体验和感受自然之美的理念。
意象分析:
- 玉虬:比喻瀑布,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姿态。
- 雪花翻:细腻地描绘了水花四溅的美丽景象。
- 四季雷声:夸张地形容瀑布声音之大。
- 六月寒:巧妙地表达了瀑布带来的寒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玉虬”比喻的是什么? A. 瀑布 B. 雪花 C. 雷声
- “四季雷声六月寒”中的“六月寒”指的是什么? A. 六月的寒冷 B. 瀑布带来的寒意 C. 六月的雷声
- 诗中建议从哪个角度观赏瀑布? A. 凭槛 B. 岩下 C. 山顶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与曾巩的诗有相似之处。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望庐山瀑布》与曾巩《千丈岩瀑布》:两首诗都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但李白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而曾巩则强调了亲自体验和感受自然之美的理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收录了多首古代山水诗,可以进行更广泛的比较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