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乱山深处转山多,此地栖身奈远何。莫问吾亲在何处,举头东岸是新罗。
白话文翻译:
在乱山深处,山峦交错,此地居住,远离尘嚣。不要问我亲人现在何处,抬头向东岸望去,那里便是新罗。
注释:
- 乱山:指山峦交错、错综复杂的地方。
- 转山多:山峦环绕,曲折多变。
- 栖身:居住,安身。
- 奈远何:如何应对这种远离尘嚣的境况。
- 新罗: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这里可能指代远方或异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等人并称“宋代八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曾巩身处偏远之地,远离家乡和亲人时。诗中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身处异地的无奈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乱山深处的孤独和远离尘嚣的境况。首句“乱山深处转山多”通过“乱山”和“转山多”两个意象,勾勒出一幅山峦交错、曲折多变的画面,暗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复杂而难以适应。次句“此地栖身奈远何”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生活的无奈和感慨。后两句“莫问吾亲在何处,举头东岸是新罗”则通过“莫问”和“举头”两个动作,传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异国他乡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具体的意象和动作,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乱山深处转山多”:通过“乱山”和“转山多”两个意象,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复杂而难以适应。
- 次句“此地栖身奈远何”: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 后两句“莫问吾亲在何处,举头东岸是新罗”:通过“莫问”和“举头”两个动作,传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异国他乡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意象:通过“乱山”、“转山多”、“东岸”等意象,营造出诗人所处的环境。
- 动作:通过“莫问”和“举头”两个动作,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在乱山深处的孤独和远离尘嚣的境况,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异国他乡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乱山:象征着复杂和难以适应的环境。
- 转山多:象征着曲折多变的生活。
- 东岸:象征着远方和异国他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乱山”象征着什么? A. 复杂和难以适应的环境 B. 美丽和宁静的环境 C. 繁华和热闹的环境 D. 简单和直接的环境 答案:A
-
诗中“举头东岸是新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异国他乡的向往 C. 对亲人的思念 D. 对现状的满足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孤独和远离尘嚣的境况。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曾巩的《乱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孤独和远离尘嚣的境况,但曾巩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异国他乡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曾巩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