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其一 城中夜归,坐翠湖桥畔》

时间: 2025-01-06 15:24:47

草翻波面风来润,不是秋凉。

似听啼螀。

月上城楼见白杨。

后湖各有真模样,淡抹浓妆。

艇子荷香。

唱罢良宵水一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其一 城中夜归,坐翠湖桥畔
作者: 黄绮

草翻波面风来润,不是秋凉。
似听啼螀。月上城楼见白杨。
后湖各有真模样,淡抹浓妆。
艇子荷香。唱罢良宵水一方。

白话文翻译:

在城市的夜晚归来,坐在翠湖的桥边,
草浪轻轻翻动,风吹来湿润的气息,这并不是秋天的凉意。
仿佛听到蟋蟀在鸣叫。月亮升上城楼,映照着白杨树。
后面的湖泊各自展现出真实的模样,像是淡妆浓抹的女子。
小船飘荡着荷花的香气。歌唱完美好的夜晚,水面如一方天地。

注释:

  • 草翻波面:草丛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波浪一样。
  • 啼螀:蟋蟀在夜晚鸣叫。
  • 白杨:一种树木,象征着高大挺拔,与月光相映成趣。
  • 真模样:真实的样子,指湖面上的倒影。
  • 淡抹浓妆:形容湖水的清澈与波光粼粼,像是涂抹的妆容一样。
  • 艇子荷香:小船上飘来的荷花香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绮,现代诗人,以清新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她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常常通过具体的意象来表达深层的情感。

创作背景:

《采桑子 其一》写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城市的桥边,回忆与感受自然的美好,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夜晚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采桑子 其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城市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切感悟。开头的“草翻波面风来润”描绘了微风拂过草地的画面,带有一种轻柔而温润的感觉,仿佛可以感受到夜晚的清新。接着,诗人通过“似听啼螀”引入了夜晚的声音,增添了生动的细节,令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宁静的环境中。

“月上城楼见白杨”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月光照耀下的白杨树象征着宁静与高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后面的“后湖各有真模样,淡抹浓妆”则以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湖水在月光下的倒影,仿佛是一位女子轻描淡写的妆容,既真实又梦幻。

最后,“艇子荷香”与“唱罢良宵水一方”的结尾,带出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在享受生活的美好,感受着自然与夜晚带来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翻波面风来润:草随风起伏,像波浪般翻涌,表现出自然的动态美。
  • 不是秋凉:风的湿润感并不带来秋天的寒冷,暗示着这一时刻的温暖与舒适。
  • 似听啼螀:夜晚的宁静中,蟋蟀的鸣叫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 月上城楼见白杨:月光洒在城楼上,映照出高大的白杨,象征着城市的宁静与广阔。
  • 后湖各有真模样:湖泊在月光下,各自展现出真实而美丽的倒影。
  • 淡抹浓妆:比喻湖面的波光粼粼,像女子的妆容,细腻而美丽。
  • 艇子荷香:小船上飘来的荷花香气,增添了夜晚的韵味。
  • 唱罢良宵水一方:在美好的夜晚,歌唱结束,水面如同一个美丽的世界。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淡抹浓妆”比喻湖水的美丽。
  • 拟人:草和水面仿佛有生命,表现出动感与活力。
  • 对仗:在“淡抹浓妆”与“唱罢良宵”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夜晚的向往,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象征纯洁与宁静的夜晚。
  • :象征着深邃与广阔,映射出内心的宁静。
  • 白杨:象征高洁与挺拔,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感。
  • 荷香:象征着芬芳与美好,增添了夜晚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啼螀”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蝉
    • B. 蟋蟀
    • C. 青蛙
  2. 诗中用哪个意象来象征城市的宁静?

    • A. 白杨
    • B. 荷香
    • C. 草
  3. “淡抹浓妆”形容的是哪个意象的美丽?

    • A. 草
    • B. 湖
    • C. 月

答案:

  1. B. 蟋蟀
  2. A. 白杨
  3. B. 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更多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 苏轼《水调歌头》: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现代诗歌选》:收录黄绮及其他当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词鉴赏指南》:解析古诗词的背景与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