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题画》

时间: 2025-01-19 23:52:58

交疏放绿人初静,月上墙来。

酒逐愁来。

一阵销魂拨不开。

明知镜里颜非昨,心也成灰。

梦也成灰。

残漏疏钟梦暗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题画
作者: 梁鼎芬 〔清代〕

交疏放绿人初静,月上墙来。
酒逐愁来。一阵销魂拨不开。
明知镜里颜非昨,心也成灰。
梦也成灰。残漏疏钟梦暗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透过树梢洒在墙上,周围的人都安静下来。酒杯中的酒慢慢消去愁绪,但内心的忧伤仍然难以排解。明明知道镜子里映出的脸已不再年轻,心中却已成灰烬,连梦也变得苍白无力。只剩下那疏漏的钟声,在黑暗中回响,唤起无尽的思绪与梦境。

注释:

  • 交疏:交错而疏落的树木。
  • 放绿:指树木的绿叶繁茂。
  • 逐愁:驱散忧愁。
  • 销魂:使人神魂颠倒,形容思念或伤感的状态。
  • 成灰:比喻心灵的疲惫与失落。
  • 残漏:指钟声的断断续续,形容时间的流逝与梦境的破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鼎芬,清代诗人,生于江南,官至小职,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小景入诗,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银色月光下,诗人通过夜景描绘内心的孤寂与感伤,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 题画》以其细腻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作者通过描绘安静的夜晚和月光的洒落,营造了一个宁静却又充满伤感的氛围。诗中“酒逐愁来”一句,表现出饮酒作乐的无奈与对愁苦的无能为力,暗示了人在面对内心的痛苦时,即使借助外物也难以逃避。

“明知镜里颜非昨”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清醒认识,反映了诗人对自身衰老的感慨与无奈。此句不仅是自我反省的体现,也传达出一种对青春消逝的痛惜。最后一句“残漏疏钟梦暗回”,通过对钟声的描写,表达了梦境与现实的交错,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惆怅。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交疏放绿人初静:描绘了树木的疏落与绿色,暗示环境的宁静。
  • 月上墙来:月光照在墙上,营造出静谧的夜景。
  • 酒逐愁来:喝酒来驱散愁苦,但心中仍感到忧伤。
  • 一阵销魂拨不开:思念的情感如潮水般涌来,无法摆脱。
  • 明知镜里颜非昨: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内心充满惆怅。
  • 心也成灰,梦也成灰:心灵与梦境都已破碎,象征失落。
  • 残漏疏钟梦暗回:钟声断续,梦境模糊,唤起对过去的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境比作“成灰”,形象地表现了内心的疲惫。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月光、酒、钟声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在孤独中对美好过往的怀念,情感深刻而细腻。

意象分析:

  • 月光:象征清冷与孤独,反映内心的寂寞。
  • :代表逃避与解愁,但最终无法治愈内心的伤痛。
  • 钟声:时间的流逝与回忆的唤起,象征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酒逐愁来”意指: A. 酒能解愁
    B. 酒让人更加忧伤
    C. 酒无能为力
    D. 酒是快乐的源泉

  2. “明知镜里颜非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人生的无奈
    C. 对时间的感慨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C
  2.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但更侧重于个体情感的细腻描绘。
  • 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月亮引发对人生的哲思,情感更为宽广,体现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梁鼎芬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