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寄赤豹》

时间: 2025-01-20 00:37:32

芭蕉几阵檐前雨,瘦尽多情。

小小溪亭。

一种离愁画不成。

梅花断碣江天远,枯泪犹零。

莫听瑶筝。

恐有何戡旧日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寄赤豹
作者:曹溶 〔明代〕
芭蕉几阵檐前雨,瘦尽多情。
小小溪亭。一种离愁画不成。
梅花断碣江天远,枯泪犹零。
莫听瑶筝。恐有何戡旧日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雨打芭蕉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因思念而愁苦的情感。小溪边的小亭子,似乎无法描绘出离愁的情绪。远处的梅花和江天的遥远,令词人感到断肠,泪水止不住地流淌。不要再听那瑶筝的声音,恐怕会唤起对往日的痛苦回忆。

注释

  • 芭蕉:一种植物,常见于南方,象征着幽静、愁苦的环境。
  • 瘦尽多情:形容因思念而消瘦,表达深情的苦楚。
  • 溪亭:指小溪旁的亭子,是一个幽静的休憩场所。
  • 离愁:指离别的忧愁。
  • 梅花断碣:梅花与石碣的意象,象征着孤独和遥远。
  • 瑶筝:一种古琴,象征着美好的音乐,但在此处却引发了痛苦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溶(约1550-1620年),明代著名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细腻,常以个人情感为主题,作品常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个人生活经历和情感波动的背景下,反映了词人对往昔的怀念与离愁的苦楚,或许与其生活经历或朋友的离散有关。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寄赤豹》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诗中开头“芭蕉几阵檐前雨”便设定了一个带有愁苦色彩的场景,雨水打在芭蕉叶上,发出淅沥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接下来的“瘦尽多情”一语,直接表露了因多情而消瘦的痛苦,这种情感不仅是对爱人的思念,还可能是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小小溪亭”则是一个静谧的空间,尽管环境优美,但却无法承载词人那种深刻的离愁。通过“梅花断碣江天远”的意象,词人将孤独与遥远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疏离感。最后一句“莫听瑶筝”,则是对音乐的拒绝,因为美好的旋律往往会勾起痛苦的回忆,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纠结与伤痛。

整首词在情感上既有细腻的描写,又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明代词人对个人情感的深刻理解与表达能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芭蕉几阵檐前雨”:描绘出雨打芭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愁苦的氛围。
    • “瘦尽多情”:表达因思念而消瘦,流露出深情的苦楚。
    • “小小溪亭”:展现一个幽静的场所,暗示着孤独。
    • “一种离愁画不成”:以画作比喻,表达无法用画作表达的离愁。
    • “梅花断碣江天远”:梅花与石碣象征孤独,远处的江天更增添了距离感。
    • “枯泪犹零”:泪水止不住地流淌,表达内心的悲伤。
    • “莫听瑶筝”:拒绝美好的音乐,因其勾起旧日的痛苦回忆。
    • “恐有何戡旧日声”:担忧音乐会带来对过去的痛苦回想。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愁比作无法绘制的画,生动形象。
    • 拟人:雨打芭蕉似乎在诉说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梅花断碣”与“江天远”,形成对称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反映了词人对情感的思考,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内心的孤独,展现了深厚的抒情能力。

意象分析

  • 芭蕉:象征幽静与孤独,常用于抒情。
  • :常常与离愁、思念相联系,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溪亭:静谧的空间,表现孤独感。
  • 梅花:象征坚韧与孤独,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
  • 瑶筝:象征美好的音乐,却在此引发痛苦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芭蕉”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幽静与孤独
    C. 富贵

  2. “瘦尽多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思念与愁苦
    C. 无所谓

  3. 词人希望停止听瑶筝的原因是? A. 不喜欢音乐
    B. 害怕勾起旧日的痛苦
    C. 想要安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念之情,但侧重于对家人的思念,而曹溶的词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往昔恋情的缅怀。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来传达情感,却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精选》
  • 《曹溶传》
  • 《古诗词的美学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