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其二 兰为横波夫人所绘》

时间: 2025-01-04 13:20:25

后堂丝管亲曾醉,衮遍筝琶。

舞煞蛮靴,百幅红兰出内家。

左徒弟子今谁在。

只有章华。

沦落天涯,忍看灵均九畹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后堂丝管亲曾醉,衮遍筝琶。舞煞蛮靴,百幅红兰出内家。左徒弟子今谁在,只有章华。沦落天涯,忍看灵均九畹华。

白话文翻译:

在后堂里,丝管乐器的声响让我回想起往日的醉意,细腻的筝和琶的声音在耳边回响,舞者的蛮靴在舞动中显得格外动人。那百幅红色的兰花仿佛从内室中绽放而出。如今,左边的弟子们还在的有谁呢?只剩下章华一人。我在天涯漂泊,忍不住回想起灵均的九畹兰花。

注释:

  • 丝管: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于宴会、庆典等场合。
  • :华丽的衣服,通常指帝王或贵族的服饰。
  • 舞煞:形容舞姿优美,令人陶醉。
  • 蛮靴:一种带有地方特色的靴子,常用于舞蹈。
  • 红兰:指红色的兰花,象征美丽与高雅。
  • 左徒弟子:指作者的朋友或同伴,此处表达人情的淡薄。
  • 章华:指的是古代文人,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诗人或画家。
  • 灵均:指的是古代著名的兰花种植者或诗人,象征着高洁的情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清代诗人,字梦阮,号澹云,晚号醉吟,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擅长诗词,尤以词作见长。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生活境遇,富有音乐性。

创作背景:

《采桑子 其二 兰为横波夫人所绘》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以兰花象征高洁的品德,表达自己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引发对往昔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昔日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的“后堂丝管亲曾醉”,生动地描绘了宴会的欢乐气氛,乐器声声如诉,令人陶醉。而“衮遍筝琶”则通过华丽的服装和乐器,进一步强调了当时的繁华盛景。接着,诗人又转向舞者的“蛮靴”,表现出舞蹈的优美与动感,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然而,随着情感的转折,诗人感叹“左徒弟子今谁在”,暗示着时光荏苒,昔日的欢聚已成遥远的记忆,孤独感油然而生。“只有章华”则显示出只有一位旧友仍在,但彼此的距离仍然让人感到无奈与凄凉。最后“沦落天涯,忍看灵均九畹华”,诗人以兰花自喻,象征着高洁的情操与无奈的漂泊,令人唏嘘。

整首词在欢愉与惆怅之间游走,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后堂丝管亲曾醉:描绘当年在宴会上听丝管乐器的情景,表达一种醉意。
  2. 衮遍筝琶:形容华丽的服饰和乐器,显示宴会的盛大。
  3. 舞煞蛮靴:描写舞者的优美,营造出动人的氛围。
  4. 百幅红兰出内家:象征美丽的兰花从内室绽放,映衬出繁华的景象。
  5. 左徒弟子今谁在:感叹昔日的朋友已不在,表现出孤独感。
  6. 只有章华:提到仅剩的朋友,暗示着人情的疏离。
  7. 沦落天涯:表现出作者的漂泊与无奈。
  8. 忍看灵均九畹华:最后回归对美的向往,寄托了对理想高洁境界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兰花”象征高洁的品德。
  • 对仗:如“丝管”与“筝琶”,加强了音乐的节奏感。
  • 拟人:舞者的“蛮靴”如有灵性般在舞动中展现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追忆过去为主线,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孤独与高洁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花:象征高洁、优雅,代表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 丝管:代表音乐与欢乐,暗示过往的美好时光。
  • 蛮靴:象征舞者的灵动与美丽,增添了画面的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采桑子 其二》作者是?

    • A. 李白
    • B. 陈维崧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百幅红兰”象征什么?

    • A. 美丽与繁华
    • B. 悲伤与孤独
    • C. 友谊与爱情
  3. 诗人对昔日朋友的感慨表现在哪一句?

    • A. 舞煞蛮靴
    • B. 左徒弟子今谁在
    • C. 沦落天涯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陈维崧的词更显孤独与无奈,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对爱情的细腻刻画。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主题与情境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