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送李云田之吴门迎侍儿扫镜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8 02:37: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送李云田之吴门迎侍儿扫镜二首 其一
作者:陈维崧
一群荡子扬州住,帘底红牙。
门畔金车,邀笛藏钩乐事赊。
如何短李先辞我,云有吴娃。
生小如花,日上江楼候客楂。
白话文翻译
一群风流浪子在扬州住下,帘子底下露出了红色的牙齿。
门旁的金色车子,笛声中藏着钩子的乐事延续着。
怎么李云田要提前告别我,说是有吴地的女子。
她年轻得如花,阳光下我在江楼上等着客人归来。
注释
- 荡子:指的是风流倜傥的青年男子。
- 红牙:形容女子的美丽,常用来指代美人的笑容。
- 金车:指华贵的马车,象征着富贵和地位。
- 云娃:吴地的女子,形容其美丽。
- 候客楂:在江楼上等候客人,楂指的是一种小水果,这里比喻等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40-1700),字子骏,号云溪,清代诗人,擅长词曲,尤其以情词见长。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陈维崧与友人李云田分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当时,扬州是繁华的商业城市,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
诗歌鉴赏
《采桑子 送李云田之吴门迎侍儿扫镜二首 其一》是陈维崧在送别朋友之际写下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全词以“荡子”作为开头,营造出一种轻松而洒脱的氛围。诗中通过描绘扬州的繁华景象,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荡子们在扬州的生活充满乐趣,金车、笛声交织,营造出了一种欢快的气氛。接下来的“如何短李先辞我”,则转入对朋友离去的惋惜,情感的基调瞬间变得沉重,表现出对友人的不舍。
最后两句通过“生小如花”和“日上江楼候客楂”的对比,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渴望,同时又透露出一种孤独感。在阳光下等候的意象,既是对友人的思念,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整首词在欢快与惆怅之间游走,情感深邃而细腻,令人感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一群风流的年轻人在扬州居住,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
- 第二句:金色的车与乐器的结合,象征着富贵与欢乐。
- 第三句:转折揭示了友情的脆弱与离别的伤感。
- 第四句:通过对美丽女子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花”,突显其美丽。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节奏感。
- 排比:通过并列的方式表现生活的多样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离别的惆怅,深入探讨了人际关系中的脆弱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荡子:象征着青春的活力与自由。
- 金车:代表着富贵与繁华的生活。
- 吴娃:代表着美好与柔情的象征。
- 江楼:象征着等待与思念的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提到的“荡子”指的是:
A. 风流青年
B. 商人
C. 学者 -
诗中“云娃”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朋友
C. 游子 -
诗中描绘的场景主要发生在哪里?
A. 北京
B. 扬州
C. 苏州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惆怅,风格上更为细腻,而陈维崧的《采桑子》则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陈维崧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