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唐马》
时间: 2025-01-17 09:17: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苜蓿含花草露班,奚奴扰扰出沙湾。尘飞大夏三千里,泥满东风十二闲。直内铜符初上缴,征西铁甲未东还。可怜绝代贤王手,少画渔阳阿斝山。
白话文翻译:
这一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苜蓿花开,草地上沾满露珠,奚奴们喧闹着从沙湾走出。尘土飞扬,夏天的热气弥漫,覆盖了三千里大地,泥土满是东风带来的闲适。朝廷的铜符刚刚开始上缴,征西的铁甲还未归来。可怜的是,绝代的贤王在世,却只留下了渔阳阿斝山的画作。
注释:
- 苜蓿: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于饲料。
- 奚奴:指的是一些游牧民族的奴仆或小兵,带有轻蔑的意味。
- 沙湾:指沙滩或沙土的地方。
- 尘飞大夏:指在炎热的夏季,尘土飞扬。
- 铜符:古代用来传递命令的符节。
- 征西:指征讨西方的军事行动。
- 渔阳:地名,指今北京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汤胤勣,明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明代,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边疆战争频繁,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隐含了对国家局势的关注与忧虑,表达了对贤王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夏交替时节的自然美景。开篇“苜蓿含花草露班”,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自然的生机,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然而,随之而来的“尘飞大夏三千里”则对比出一种急促和不安,突显了时代背景下的动荡不安。诗中提到的“征西铁甲未东还”,不仅是对战事的描绘,更是对国家安宁的渴望与思考。
在情感上,诗人在描绘美景的同时,流露出一种对历史和贤王的追忆,尤其是“可怜绝代贤王手”,让人感受到一种对英明统治者的惋惜与敬仰。整体来看,诗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历史情感的寄托,形成了深邃而丰富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苜蓿含花草露班:描绘春天的苜蓿花,草地上沾满露珠,展现生机。
- 奚奴扰扰出沙湾:奚奴喧闹而出,暗示社会的不安。
- 尘飞大夏三千里:描述夏日尘土飞扬,象征战乱的蔓延。
- 泥满东风十二闲:泥土象征着战争的沉重,东风带来闲适却又是虚幻。
- 直内铜符初上缴:朝廷开始上缴命令,暗示政治斗争。
- 征西铁甲未东还:战争未结束,暗示国家动荡。
- 可怜绝代贤王手:怀念贤王,表达对英明统治的惋惜。
- 少画渔阳阿斝山:仅留下画作,象征着历史的遗留与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大自然的景象与社会状况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得诗歌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以及对贤王的追忆,表现了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苜蓿:象征生机与希望。
- 尘土:象征战乱与动荡。
- 铜符:象征权力与命令。
- 铁甲:象征战争的残酷。
- 渔阳:象征历史的遗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奚奴”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游牧民族的奴仆
C. 战士
D. 乡村农民 -
诗的中心意象是什么? A. 自然景观
B. 战争与动荡
C. 对贤王的追忆
D. 思乡情怀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月下独酌》:同样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但侧重于孤独的内心体验。 《春望》:在动荡的背景下表现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春天的盼望,主题与《题画唐马》相似,但情感表达各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