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动·偏忆江南》
时间: 2025-01-03 11:23: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花心动·偏忆江南》
作者: 刘焘 〔宋代〕
偏忆江南,有尘表丰神,世外标格。
低傍小桥,斜山疏篱,似向陇头曾识。
暗香孤韵冰雪里,初不怕春寒要勒。
问桃杏贤瞒,怎生向前争得。
省共萧娘笑摘。
玉纤映琼枝,照人一色。
澹粉晕酥,多少工夫,到得寿阳宫额。
再三留待东君看,管都将别花不惜。
但只恐南楼又三弄笛。
白话文翻译
我偏偏怀念江南,那里有些尘世间的丰神与标格,宛如世外桃源。
小桥低垂,斜坡上稀疏的篱笆,似乎我曾在山陇头见过。
在冰雪中,暗香孤韵让我不再畏惧春寒的侵袭。
问桃花与杏花的贤者,怎么能在前面争夺呢?
回想起和萧娘一起欢笑摘花的时光。
莹洁的纤手映照在琼枝上,照得人心醉神迷。
淡粉色的花瓣多么娇嫩,多少心思才得以到达寿阳宫的额头。
我再三留待东君(春天的神)来观赏,决不惜花的别离。
但只怕南楼又会传来那三弄的笛声。
注释
- 尘表丰神:尘世间的风采与气韵。
- 世外标格:超脱世俗的风范。
- 暗香孤韵:隐约的芬芳与孤独的韵味。
- 桃杏贤瞒:桃花和杏花的美名与争端。
- 寿阳宫额:古代传说中的仙宫,象征美好与长寿。
- 东君:春天的神祇。
典故解析
“东君”指的是春天的神,古代文学中常提到春神与花的关系,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繁花似锦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焘,生于宋代,是一位颇具才情的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借以表达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宋代,这个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表达达到了一种高峰。诗人在此背景下,怀念江南的美景,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花心动·偏忆江南》是一首充满江南风情的词作,诗人通过对江南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深切怀念与爱慕之情。开篇“偏忆江南”便引入了诗人的情感基调,接着细腻的描写小桥、斜山、疏篱等,展现出江南特有的清幽与雅致。诗中反复提到的暗香与孤韵,象征着诗人对美的执念以及对孤独的思考。
“问桃杏贤瞒,怎生向前争得”一句,传达了诗人对花开争艳的无奈与淡然,似乎在感叹即便是美丽的花朵,也有争夺的烦恼。诗的最后部分,诗人对东君的期待与对南楼笛声的担忧,表现了对时光流逝与美好瞬间的珍惜。
整体上,这首词以清新的意象、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江南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感伤,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偏忆江南:表达诗人对江南的特殊怀念。
- 有尘表丰神,世外标格:江南的美景与风韵如同超凡脱俗,充满魅力。
- 低傍小桥,斜山疏篱:描绘江南典型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似向陇头曾识:似乎在某个地方曾经见过,增加了记忆的情感色彩。
- 暗香孤韵冰雪里:在寒冷的环境中,也能感受到花的芬芳,表现出坚韧不拔。
- 初不怕春寒要勒:不惧怕寒冷的侵袭,显示出对春天的期待。
- 问桃杏贤瞒:询问桃花和杏花的情况,体现对美丽事物的关心。
- 怎生向前争得:对花卉争相斗艳的无奈。
- 省共萧娘笑摘:回忆与萧娘一起摘花的快乐时光。
- 玉纤映琼枝,照人一色:描绘美丽的手与花枝相映成趣,光彩照人。
- 澹粉晕酥,多少工夫:花瓣的娇嫩与诗人对美的追求。
- 再三留待东君看:期待春天的神明再次光临。
- 管都将别花不惜:不惜花的离别,表现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但只恐南楼又三弄笛:对即将离别的惆怅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世外标格”比喻江南的独特气韵。
- 拟人:如“东君看”,赋予春天神明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低傍小桥,斜山疏篱”,工整的对称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围绕着对江南自然风光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象征着温柔与美好。
- 小桥:代表江南的古朴与雅致。
- 桃杏:象征春天的活力与美丽。
- 东君:代表春天,寓意希望与生机。
- 南楼:隐喻美好的回忆与惆怅。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江南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温润、细腻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江南的描绘,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怀念的地方是哪里?
- A. 北方
- B. 江南
- C. 西部
- D. 中原
-
诗中提到的“东君”指的是什么?
- A. 夏天的神
- B. 春天的神
- C. 秋天的神
- D. 冬天的神
-
诗中“暗香孤韵”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忧伤
答案
- B. 江南
- B. 春天的神
-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忆江南》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刘焘的词作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奔放的个性,而刘焘则展现出细腻与柔美的情感。
- 杜甫《春望》与此词在主题上均涉及对春天的思念,但杜甫的作品多了一份沉重与历史的厚度,而刘焘则更显轻盈与温柔。
参考资料
- 诗词选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