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祷诗留天圣观》

时间: 2025-01-04 09:49:07

岭外归来者,曾为外计臣。

无功能报国,抱疾亦忧民。

乞雨祈诸庙,焚香祷众真。

精诚达天地,滂霈果均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岭外归来者,曾为外计臣。
无功能报国,抱疾亦忧民。
乞雨祈诸庙,焚香祷众真。
精诚达天地,滂霈果均匀。

白话文翻译:

从岭外归来的人,曾经是外任的官员。
虽然没有能力为国效力,心中却依然忧虑百姓的安危。
他在庙宇中乞求降雨,燃香祈祷众多神明。
凭借着真诚的祷告,可以感动天地,期待雨水能均匀降临。

注释:

字词注释:

  • 岭外:指山岭之外,象征远方或外地。
  • 外计臣:曾在外任职的官员。
  • 无功能报国:没有能力为国家效力。
  • 抱疾:心中有病痛,指内心的忧虑。
  • 乞雨:请求上天降雨,通常在干旱时进行的祈祷。
  • 焚香:点燃香火,表示祭祀和祈祷的仪式。
  • 精诚:真诚的心意。
  • 滂霈:大雨的样子,形容雨水丰沛。

典故解析:

  • 乞雨与焚香:在古代,旱灾时人们常常向神明祈求降雨,焚香作为祭祀的一部分。
  • 精诚达天地:常见于古代文人心中真诚的祷告可以感动神灵的信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惟正,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但他的作品传达出对社会的关怀以及对民众疾苦的关注,风格典雅,常以自然景象与人事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社会动荡或自然灾害的背景下,反映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尤其是在干旱或水灾等情况下的祈雨活动,表现出一种责任感和无奈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归来的官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众的关心。开头的“岭外归来者”勾勒出了一幅远行归来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归属感与责任感。尽管这位官员没有能力报国,但他内心的忧虑和对民众的关怀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沉重的责任。他的“乞雨”行为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干旱,更是对神明的恳求与期望,体现出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精诚达天地,滂霈果均匀”则是对祈雨成果的期待,表达了一种信仰的力量与希望的美好愿景。

全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无能为力的感慨,又有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岭外归来者,曾为外计臣。
    描述归来的官员,暗示他曾在外地任职,经历了世事的变化。

  2. 无功能报国,抱疾亦忧民。
    表达他内心的无奈,尽管无力为国效力,但依然忧心民众的疾苦。

  3. 乞雨祈诸庙,焚香祷众真。
    说明他在庙宇中进行祈祷,希望能得到神明的保佑。

  4. 精诚达天地,滂霈果均匀。
    传达出一种信念,即真诚的祷告能够感动天地,带来丰沛的雨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乞雨祈诸庙,焚香祷众真”,形成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精诚达天地”比喻真诚的祷告能够影响自然,展现了人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期待。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表现出在困境中人的无奈与希望,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信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岭外:象征远方与归来,暗示经历与变化。
  • 庙宇:代表信仰和人们对神灵的依赖。
  • 香火:象征祈愿与诚意,表达对神明的尊重。
  • 天地:体现自然力量,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对自然的诉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岭外归来者”指的是谁?
    A. 归来的士人
    B. 出征的士兵
    C. 外任的官员

  2. “无功能报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无奈
    C.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乞雨”主要是为了:
    A. 祭祀
    B. 祈求降雨
    C. 祝福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现出对自然和人事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 杜甫《春望》:关注社会民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诗词对比:

  • 王惟正与杜甫的作品都关注民生,但王惟正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信仰与祈求,而杜甫则更注重现实的苦难与希望。这种对比体现了时代背景与个人体验的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文欣赏》
  3. 《王惟正诗集》
  4.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