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二叔父少监入馆见赐诗》

时间: 2025-01-04 09:38:06

楩楠要是晚方成,雄朔遗风世共惊。

屑去未惊容必去,逃名还自得高名。

歌行元白辞涛壮,书画锺王笔势精。

乘马辎车何足算,不将稽古愧桓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楩楠要是晚方成,
雄朔遗风世共惊。
屑去未惊容必去,
逃名还自得高名。
歌行元白辞涛壮,
书画锺王笔势精。
乘马辎车何足算,
不将稽古愧桓荣。

白话文翻译:

如果楩楠树的成长要等到晚些时候,
那雄壮的北风让世人都感到震惊。
微小的事物离去并不会让人惊讶,
逃避名声反而能自得其乐。
元白的诗歌如同波涛般雄壮,
钟明的书画则是笔势精妙。
乘坐马车和辎车又算得了什么,
不去追溯古代便让人愧疚于桓荣。

注释:

  • 楩楠:一种树木,象征着坚韧和高大。
  • 雄朔:指北方的强风,象征着豪放和气魄。
  • 屑去:微小的东西离去,强调微不足道。
  • 高名:高尚的声名。
  • 元白:指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二人以诗名世。
  • 锺王:指钟繇和王羲之,二人以书法著称。
  • 稽古:追溯古代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允和,号少游,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诗歌风格奔放,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见解。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晁补之拜访二叔父少监时,表达对人生、名誉和艺术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个人名声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楩楠树、北风、微小事物的比喻,探讨了名声与个人价值的关系。开篇以“楩楠”引入,象征成就与坚韧,接着提及“雄朔遗风”,暗示强烈的外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诗人在表达对名声的看法时,显露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他认为微小的事物不值得惊慌,逃避名声反而能获得真正的高尚声誉。这种反叛传统的思想,体现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

后半部分提到元白与锺王,意在赞美他们的才华与成就,强调艺术与文学的重要性。最后以“乘马辎车何足算”来表达对物质地位的轻视,强调文化与精神的追求更为重要。这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个人价值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楩楠要是晚方成:暗示成就需要时间,强调耐心。
    2. 雄朔遗风世共惊:强烈的外部环境对人的震撼。
    3. 屑去未惊容必去:微小事物的离去无关紧要,反映人生哲学。
    4. 逃名还自得高名:反映对名声的超然态度。
    5. 歌行元白辞涛壮:赞美元稹与白居易的诗歌才华。
    6. 书画锺王笔势精:赞美钟繇与王羲之的书法成就。
    7. 乘马辎车何足算:物质地位不重要。
    8. 不将稽古愧桓荣:追溯古代的文化与荣耀,重视精神追求。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歌行元白辞涛壮”以波涛比喻诗歌的力量。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对名声与物质的淡泊,以及对个人内在价值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楩楠:象征坚韧与成就。
  • 雄朔:象征强烈的气魄。
  • 元白、锺王:象征文学与艺术的巅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雄朔”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树木
    B. 北方的强风
    C. 一位诗人

  2. “逃名还自得高名”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 A. 对名声的追求
    B. 对名声的淡泊
    C. 对名声的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元白是指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晁补之的诗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晁补之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