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儿(同前)》
时间: 2025-01-14 22:03: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莺儿(同前)
作者: 晁补之
南园佳致偏宜暑。
两两三三修篁,新篁新出初齐,
猗猗过檐侵户。
听乱飐芰荷风,
细洒梧桐雨。
午余帘影参差,
远林蝉声,
幽梦残处。
凝伫。
既往尽成空,
暂遇何曾住。
算人间事岂是追思,
依依梦中情绪。
观数点茗浮花,
一缕香萦炷。
怪来人道陶潜,
做得羲皇侣。
白话文翻译:
在南园中,夏日的景致尤其宜人。修长的竹子,成对成双,刚刚冒出新芽,正好齐整,轻柔地拂过屋檐,侵入我的窗户。我静静地听着,风中传来芰荷的摇曳声,细雨轻轻洒落在梧桐树上。午后的帘影斑驳,远处森林传来蝉鸣,梦中的幽静已然残留。我凝神伫立,往日的种种已成空,无论短暂的相遇,何曾停留。我想,人间的事情岂能被追忆,依然在梦中沉浸情绪。看那几点茗香浮动着花瓣,一缕香气缭绕着香炉。怪不得有人称陶渊明为羲皇的伴侣。
注释:
- 南园佳致: 指南边的园子,盛夏时节的美丽景致。
- 修篁: 修长的竹子,竹子象征着风雅。
- 猗猗: 形容竹子摇曳的样子。
- 飐: 轻轻摇动,形容风吹动水面的情景。
- 残处: 指梦中的残留状态。
- 陶潜: 指陶渊明,他以归隐田园、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而著称。
- 羲皇: 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代表理想化的隐士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5年-1126年),字公谦,号白华,宋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诗歌多写田园风光和人生哲学,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时期,诗人在繁华的城市生活中,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黄莺儿(同前)》是一首充满夏日气息的诗,描绘了南园中如诗如画的景致。在诗的开头,作者运用“南园佳致偏宜暑”描绘出炎夏的美好氛围,竹子与荷花将自然的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接着,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清风徐来的园中,耳畔传来清脆的蝉鸣,感受着细雨的轻洒。
通过“既往尽成空,暂遇何曾住”,作者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无奈,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流逝。同时,诗中提及陶渊明,借此反映出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全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既有对自然美的热爱,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园佳致偏宜暑”:夏日的园子景致美好,令人舒适。
- “两两三三修篁,新篁新出初齐”:成对成双的竹子,刚出新芽,正好齐整。
- “猗猗过檐侵户”:竹子轻柔地摇曳,轻轻侵入窗户。
- “听乱飐芰荷风,细洒梧桐雨”:耳边传来荷花随风摇曳的声音,雨丝轻洒在梧桐树上。
- “午余帘影参差,远林蝉声,幽梦残处”:午后帘影斑驳,远处传来蝉鸣,梦中的幽静。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竹子和荷花象征清新自然的生活。
- 拟人:将风和雨赋予生命,形象生动。
- 对仗:如“细洒梧桐雨”与“听乱飐芰荷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田园生活的追求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园:象征宁静与自然的归宿。
- 竹子: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荷花:象征纯洁与高雅。
- 蝉鸣: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盛夏的到来。
- 香气:象征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园”主要象征什么? A. 城市生活
B. 自然田园
C. 战争与纷争
答案:B -
“既往尽成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往事的惋惜
C. 对生命的无奈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陶渊明与羲皇的关系是什么? A. 朋友关系
B. 追求理想生活的象征
C. 对立关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晁补之与陶渊明的作品,两者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晁补之更注重细腻的描写,而陶渊明则更强调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陶渊明的《饮酒》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更为直白和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