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文潜二首
晁补之
索米强知当世策,
种芝欲访隐人书。
未应只有邻邦约,
投老相看事事如。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诗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为了寻求米食而强行了解当世的政治策略,想要种植芝草而去探访隐士的书信。或许只有在邻国之间才有这样的约定,老朋友相互看待一切事情都如同往常。
注释
- 索米:索取米食,暗指对物质的追求。
- 强知:强烈地想要了解,指对当世政治的关注。
- 隐人:隐居的人,指追求隐逸生活的士人。
- 邻邦:指邻近的国家或地区。
- 投老:相互之间的交往,老朋友之意。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隐人”可引申至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隐士多为有志之士选择隐居以逃避世俗纷扰,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诗人可能是在感叹当今社会的浮躁与对物质的追求,与隐士的清逸形成强烈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约1050—1120),字子云,号孟华,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以词名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人通过诗句表达对当世政治的无奈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当世的政治与隐士的生活,展现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开篇“索米强知当世策”,可以看出诗人对社会的关注与无奈,反映了人们在物质追求中迷失的状态。接下来的“种芝欲访隐人书”,则表现出诗人内心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诗中“未应只有邻邦约”,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似乎暗示着即便在邻近的国家中,也难以找到真正的理解与共鸣。最后一句“投老相看事事如”,则是对过往岁月的回望与感慨,老朋友之间仍然如同往常,显示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与惆怅。
整首诗在形式上虽短小,却深刻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对理想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索米强知当世策:表达了诗人对当世政治的强烈关注,暗示社会对物质的追求。
- 种芝欲访隐人书:诗人想要通过种芝来联系隐者,显示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未应只有邻邦约:表明在邻国之间,或许有某种约定,但在现实中并不容易实现。
- 投老相看事事如:老朋友之间的关系稳定,然而一切如常,显示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索米”和“种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隐人”与“邻邦”进行对比,传达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当世政治的无奈与对隐逸生活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米:象征物质生活,代表世俗的追求。
- 芝:隐喻理想与追求,代表着隐逸生活的理想境界。
- 隐人:象征理想中的生活状态,代表追求清静的士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索米”意指什么?
- A. 索取米食
- B. 种植米粮
- C. 追求理想
-
“隐人”指的是:
- A. 追求隐逸生活的人
- B. 政治家
- C. 商人
-
诗中提到的“邻邦”代表什么?
- A. 远方的国家
- B. 邻近的国家
- C. 友好的国家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作品,描绘了理想中的隐逸生活。
- 《静夜思》:李白的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陶渊明与晁补之的隐逸思想相似,但陶渊明更直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晁补之则通过对比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
- 《晁补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