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9:13:02

西窗月。

照人夜夜如相识。

如相识。

穿帘入幕,故来寻觅。

空闺此际真愁绝。

遥知尚有秦娥泣。

秦娥泣。

与君尝尽,生离死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 其二》 西窗月。照人夜夜如相识。如相识。穿帘入幕,故来寻觅。空闺此际真愁绝。遥知尚有秦娥泣。秦娥泣。与君尝尽,生离死别。

白话文翻译:

西窗外的月光,夜夜照着人,仿佛是熟悉的旧友。就像熟悉的朋友,透过窗帘照进来,故意来寻找我。此时空寂的闺房,真是愁苦得无以言表。远远知道还有秦娥在哭泣。秦娥在哭泣。与你曾经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苦。

注释:

  • 西窗月:指的是西边窗户照进来的月光,象征着孤独的夜晚。
  • 照人夜夜如相识:每晚的月光照耀着人,仿佛是老朋友一般。
  • 穿帘入幕:月光透过窗帘,进入室内,暗示了思念之情。
  • 空闺:指空荡荡的闺房,寓意孤单。
  • 秦娥:指的是古代的女子,常用作代表思念的女性角色。

典故解析:

“秦娥”一词源自古代诗词,通常指代悲伤的女子,象征思念和忧愁。这里的“秦娥泣”意指古代女子在思念情人时的哭泣,表达了对逝去情感的深切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贞立(1649-1710),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丽,情感细腻。其作品多描写离别与思念,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追忆与感慨。

诗歌鉴赏:

《忆秦娥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开头的“西窗月”不仅描绘了宁静的夜景,更引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月光似乎在向诗人诉说着过往的伤感,营造出一种熟悉而又遥远的氛围。接着,诗人用“空闺”来表现孤独,而“遥知尚有秦娥泣”则强化了思念的深度。秦娥的泪水不仅仅是对逝去爱情的怀念,更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惋惜。

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以“与君尝尽,生离死别”收尾,展现了对爱情的无奈与痛苦。这种生离死别的感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离散。顾贞立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感人的语言,使得这首词充满了悲凉的美感,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西窗月”:引入夜晚的意象,月光照耀,象征孤独。
    • “照人夜夜如相识”:暗示月光的熟悉感,增添情感的亲切。
    • “穿帘入幕”:象征思念,如此真切。
    • “空闺此际真愁绝”:孤单的闺房,愁苦无比。
    • “遥知尚有秦娥泣”:感知他人的痛苦,与自我情感的共鸣。
    • “与君尝尽,生离死别”:总结对过去经历的深刻反思。
  •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光比作朋友,表现思念的情感。
    • 拟人:月光被赋予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生离死别”,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怀念与无奈,描绘了思念的孤独与悲凉,反映了生离死别的沉痛经历。

意象分析:

  • :象征孤独和思念。
  • 空闺:代表着孤单与等待。
  • 秦娥:象征着对逝去爱的怀念,传递出深切的情感和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窗月”象征什么? A. 友谊
    B. 孤独
    C. 快乐
    答案:B

  2. “秦娥泣”意味着什么? A. 欢笑
    B. 思念
    C. 愤怒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生离死别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和悲伤
    C. 羡慕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红楼梦》中的诗词,涉及到生离死别的主题。
  2.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对逝去爱情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顾贞立的《忆秦娥》与李清照的《声声慢》:两者皆以女性视角表达思念,但顾贞立更侧重于孤独与无奈,而李清照则更多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顾贞立研究》
  • 《古代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