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溪僻好只吟诗,此意还须识者知。
自古岛郊贫彻骨,诗逢穷处始为奇。
白话文翻译:
在偏僻的渔溪,我只想吟诵诗歌,这种情怀还需要懂得的人来体会。自古以来,岛屿和乡村都贫穷得透骨,诗歌在贫穷的环境中才能显得奇特。
注释:
- 渔溪:指偏僻安静的溪流,象征清净的环境。
- 僻好:偏僻而美好。
- 此意:这个意思。
- 识者:懂得这个道理的人。
- 岛郊:岛屿和乡村的边缘地区。
- 贫彻骨:贫穷到了骨头里,形容极度贫困。
- 诗逢穷处:诗歌在贫穷的地方遇到。
- 始为奇:才显得奇特。
典故解析:
该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提到了“自古岛郊贫彻骨”,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文人对于贫穷环境的感悟,常常在艰苦环境中寻找到诗意和灵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桂,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风格清新典雅,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的某个渔溪,诗人可能身处于一个偏僻的环境,感受到生活的困顿,但依然选择以诗歌为伴,表达对生活的思索与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在简朴环境中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开头的“渔溪僻好只吟诗”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诗人选择在偏僻的地方吟咏,体现出对诗歌的执着与向往。这种宁静的环境不仅是创作的背景,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接着“此意还须识者知”,强调这种心境需要有识之士来理解,表现出一种孤独感与对理解者的渴望。后两句则通过“自古岛郊贫彻骨”揭示了贫穷与诗歌之间的关系,暗示在困境中反而能激发出更深层次的艺术灵感。整体来看,诗歌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世界的情怀,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渔溪僻好只吟诗”:在偏僻的渔溪,安静而美好,我只想吟咏诗歌。
- “此意还须识者知”:这种心情与意境需要懂得的人才能理解。
- “自古岛郊贫彻骨”:自古以来,岛屿和乡村都十分贫穷,贫穷渗透到骨子里。
- “诗逢穷处始为奇”:诗歌在贫穷的境地中才能显得独特而奇妙。
-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前两句通过对比渔溪的宁静与世俗的喧嚣,表现诗人的内心追求。后两句则通过反转的方式强调了“穷处”的奇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索在困境中寻找诗意的可能性,强调艺术创作的价值与意义,尤其在艰苦的环境中,诗歌往往能更显珍贵。
意象分析:
- 渔溪:象征宁静与自然,代表诗人追求的理想生活。
- 贫穷:不仅是物质的匮乏,也暗示精神层面的丰富可能。
- 诗歌:象征着艺术的力量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选择在何种环境中吟诗? a) 热闹的城市
b) 偏僻的渔溪
c) 宫廷的花园 -
诗中提到的“识者”指的是谁? a) 不懂艺术的人
b) 理解诗歌的人
c) 诗人的朋友 -
诗歌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基调? a) 失落与悲伤
b) 追求与执着
c) 幸福与满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在困境中对生活的思考。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表达离愁。
诗词对比:
对比俞桂的作品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探讨了在不同环境中对诗歌和人生的理解,但俞桂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追求,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奔放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