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遣愁》

时间: 2025-01-06 13:46:29

花已开时人正愁,花簪头上使人羞。

一春可厌无晴日,下却珠帘懒凭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遣愁
花已开时人正愁,
花簪头上使人羞。
一春可厌无晴日,
下却珠帘懒凭楼。

白话文翻译:

在花儿盛开的时候,人们却正感到愁苦;
插在头上的花簪让人感到羞愧。
这一春天令人厌烦,没有一个晴天,
珠帘低垂,懒得倚靠在楼上。

注释:

  • 花已开时:花已经盛开之时,通常象征着美好和生机,但这里却与愁苦相对比,暗示了内心的矛盾。
  • 使人羞:花簪的美丽反衬出内心的愁苦,产生一种羞愧感。
  • 可厌:令人厌烦、厌倦的意思。
  • 珠帘:指用珠子或透明材料做的帘子,常用来装饰窗户或门,象征着遮蔽和隔绝。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反映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俞桂,宋代诗人,诗风细腻,常用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多描写生活细节,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花开之时,诗人却因天气阴沉而愁苦,反映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失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雨中遣愁》是一首充满愁绪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花开与天气的阴雨,表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情感的压抑。首句“花已开时人正愁”直接揭示了诗人的情感状态,虽然外界的自然景象是美好的,但内心却充满了愁苦。这种矛盾让人感到深刻的无奈。而“花簪头上使人羞”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进一步表达内心的不安与羞愧,花簪本应是美丽的象征,却因愁苦而显得有些多余。

接下来的两句“一春可厌无晴日,下却珠帘懒凭楼”不仅表现了对春天阴雨天气的厌倦,也象征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失落。诗中“珠帘”象征着隔绝,暗示内心的孤独和对外界的屏蔽。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个人情感的深刻矛盾。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花开之时,应该是快乐的季节,然而诗人却感到愁苦,暗示内心的痛苦。
    • 第二句:花簪的美丽与内心的愁苦形成对比,突显了羞愧之感。
    • 第三句:表达对无晴春日的厌倦,春天的美好因阴雨而失去光彩。
    • 第四句:懒得倚靠在楼上,显示出无精打采的状态,内心的沉重。
  • 修辞手法

    • 对比:花开与愁苦的对比,形成鲜明的情感冲突。
    • 象征:花簪象征美好,珠帘象征隔绝与孤独。
    • 拟人:将春天描述为令人厌烦,赋予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春天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愁苦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展现了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美好与生命,但在诗中却成了愁苦的来源。
  • 花簪:既是装饰也是负担,表达了内心的矛盾。
  • 珠帘:象征隔绝与孤独,表现出与外界的疏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花已开时”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愁苦
    • C. 孤独
  2. “珠帘懒凭楼”中的“珠帘”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隔绝
    • C. 生命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此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但陆游的作品多了一层历史的厚重感。
  • 李清照的词中也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尤其是在描写春天的作品中,表现出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白话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