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坐偶成 曹勋 〔宋代〕
雪后清寒砚已凉,地炉火冷拨疏星。夜深何物闲相伴,惟有纱笼一点灯。
白话文翻译:
雪后,清冷的空气中砚台也变得冰凉,地炉中的火已经熄灭,只剩下几颗稀疏的火星。夜深了,有什么东西在静静地陪伴着我呢?只有那纱笼中的一点灯光。
注释:
- 雪后:指雪停之后的时刻。
- 清寒:形容空气清新而寒冷。
- 砚已凉:砚台因为寒冷而变得冰凉。
- 地炉:古代室内取暖用的火炉。
- 拨疏星:形容火炉中火势微弱,只剩下几颗火星。
- 纱笼:用纱布制成的灯罩。
- 一点灯:指灯光微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尤以抒情诗见长。此诗可能创作于一个冬夜,诗人独自夜坐,感受到雪后的清寒和孤独。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夜的景象,诗人独自坐在室内,感受到雪后的清寒和孤独。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温暖光明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冬夜的静谧景象,通过“雪后清寒”、“地炉火冷”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冷清。诗中的“纱笼一点灯”象征着微弱的光明和希望,与周围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温暖和陪伴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幽远,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后清寒砚已凉”:首句描绘了雪后的寒冷环境,砚台因为寒冷而变得冰凉,反映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 “地炉火冷拨疏星”:第二句通过“地炉火冷”和“拨疏星”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寒冷和孤独的氛围。
- “夜深何物闲相伴”:第三句提出疑问,表达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感。
- “惟有纱笼一点灯”:最后一句给出了答案,纱笼中的微弱灯光成为诗人唯一的陪伴,象征着希望和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拨疏星”比喻地炉中微弱的火星,形象生动。
- 象征:“纱笼一点灯”象征着微弱的光明和希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夜的寒冷和孤独,表达了诗人对温暖和陪伴的渴望,以及对生活中微小希望的珍视。
意象分析:
- 雪后清寒:描绘了寒冷的环境,增强了诗的氛围。
- 地炉火冷:通过火炉的冷清,加深了孤独感。
- 纱笼一点灯:象征着微弱的光明和希望,与寒冷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纱笼一点灯”象征着什么? A. 温暖 B. 光明 C. 希望 D. 陪伴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孤独 D. 满足
- “拨疏星”用来形容什么? A. 星星 B. 火星 C. 灯光 D. 雪花
答案:
- C. 希望
- C. 孤独
- B. 火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描绘江南春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春望》:通过描绘战乱后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曹勋《夜坐偶成》与王维《鸟鸣涧》: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静谧景象,但曹勋的诗更多表达了孤独和渴望,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现了自然之美和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曹勋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