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六和)》
时间: 2025-01-16 22:07:38意思解释
念奴娇(六和)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输云世故,千万态过眼谁能殚纪。只履携归消许急,日暮行人问邸。麝以脐灾,狨为尾累,焚象都因齿。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此。检点洛下同盟,萧疏甚,白发戴花人几。一觉,笑仆家越石,闻鸡而起。颜发俱非,头皮犹在,胜捉来官里。俗间俚耳,未曾闻这腔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慨,许多事情转瞬即逝,谁能将其详细记录呢?归家的路上,我不再急躁,日暮时分遇到路人问候。麝香因脐带而受灾,狨猴因尾巴而受累,象牙的焚烧皆因牙齿的缘故。后来的读者也会对这些有感触。回望洛阳的同盟,已经显得凋零,白发人中,戴花的又有几人?一觉醒来,开心地笑着说仆人的事,听到鸡鸣便起床。虽然容颜和头发都不再,但我仍能保留自己的尊严,胜过那些被官场所捉拿的人。在世俗的耳边,未曾听到这样的情怀。
注释:
- 输云世故:形容世事的复杂与变化。
- 殚纪:尽力去记录。
- 检点:审视、检查。
- 洛下同盟:指洛阳的朋友或同盟,象征着昔日的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逸叟,晚号青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风格多变,常以抒怀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昔日朋友和社会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融汇了诗人的人生哲学与对社会的观察,透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表达,展现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奈。诗中以“日暮”“白发”“闻鸡而起”等意象,描绘了诗人从过去的辉煌走向如今的落寞,既有对旧日友情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清醒认识。通过对比昔日与现在,诗人感叹朋友的减少与世事的荒凉,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失落。然而,诗末的“胜捉来官里”则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的超脱与洒脱的态度,显示了他在世俗与理想之间的抉择和坚守。整首诗兼具感性与理性,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输云世故,千万态过眼谁能殚纪。:感叹世事纷繁复杂,变化无常,谁能一一记录下这些过往?
- 只履携归消许急,日暮行人问邸。:归家的路上不再急躁,日暮时分遇到路人问候,感受到生活的宁静。
- 麝以脐灾,狨为尾累,焚象都因齿。:用麝香、狨猴和象牙的比喻,揭示社会中因小事而引发的大问题。
-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此。:未来的读者也会对这些事有所感触,展示了诗作的普遍性。
- 检点洛下同盟,萧疏甚,白发戴花人几。:回望昔日的朋友,发现已是寥寥无几,感慨人老花白。
- 一觉,笑仆家越石,闻鸡而起。:醒来后,仍然能笑看仆人的玩笑,听到鸡鸣便起床,表现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 颜发俱非,头皮犹在,胜捉来官里。:虽然容颜和头发都不再年轻,但仍保有自己的尊严与独立。
- 俗间俚耳,未曾闻这腔子。:在世俗中,这种情怀是鲜有人知的,表现了一种孤独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比喻将社会问题与动物的特性相联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象征:使用“白发”“鸡鸣”等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世事的感慨与对人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暮:象征着人生的晚年与回忆的开始。
- 白发:代表岁月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
- 鸡鸣:象征新的开始与日常生活的平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刘克庄
- D. 苏轼
-
诗中“日暮”的意象象征着什么?
- A. 生机勃勃
- B. 时间的流逝
- C. 友情的长存
- D. 官场的繁华
-
“麝以脐灾,狨为尾累”中的“麝”与“狨”分别指代什么?
- A. 朋友与敌人
- B. 生活的烦恼
- C. 社会问题
- D. 自然现象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刘克庄的《念奴娇》同为“念奴娇”体裁,均表达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慨,但前者更加侧重于英雄豪情,后者则倾向于个人的沧桑感与对友情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