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昔二首》

时间: 2025-01-19 19:12:01

先皇立国用文儒,奇士多为礼法拘。

澶水归来边奏少,熙河捷外战功无。

生前上亦知强至,死后人方诔尹洙。

蝼蚁小臣孤愤意,夜窗和泪看舆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昔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先皇立国用文儒,
奇士多为礼法拘。
澶水归来边奏少,
熙河捷外战功无。
生前上亦知强至,
死后人方诔尹洙。
蝼蚁小臣孤愤意,
夜窗和泪看舆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当权者的思考。诗中提到先皇建立国家时依靠文人和儒士,而许多奇才却受到礼法的束缚。澶水之战后,他们的奏章很少,熙河一带也没有显著的战功。生前的君主也曾感知强敌来临,但死后才有诗人追悼尹洙。小臣如蝼蚁般孤独愤懑,夜晚在窗前流泪,凝视着地图。

注释

  • 先皇:指先前的皇帝。
  • 文儒:指文人和儒士,强调文化和道德。
  • 奇士:指有才华的人。
  • 礼法:指当时的法律和礼仪。
  • 澶水:指澶渊之战,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
  • 熙河:指与战功相关的地名或战役。
  • :追悼的诗文。
  • 尹洙:历史人物,可能指某位被追悼的士人。
  • 蝼蚁小臣:比喻地位低微的臣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允恭,号石湖,南宋诗人、词人,著有《刘克庄集》。他以豪放的个性和对国家的忧虑而著称,尤其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有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外有敌国侵扰,内有贪官污吏,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前朝的反思,寄托了对历史的感慨。

诗歌鉴赏

《感昔二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对人民,以及对士人的深切关怀和思考。诗中提到的“先皇立国用文儒”反映出当时社会重文轻武的倾向,表明了文化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指出了这种束缚所带来的局限性。接着,作者回忆了澶水之战和熙河的战功,暗示了当权者的无能与悲哀。通过对历史的审视,诗人感受到的孤独愤懑显得愈发强烈,他如同蝼蚁般渺小,却在夜深人静时仍不忘国事,流泪看图,表现出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士人命运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皇立国用文儒:先皇建立国家时依靠的是文人和儒士,强调文化的重视。
  2. 奇士多为礼法拘:许多有才华的人被礼法束缚,无法施展才华。
  3. 澶水归来边奏少:澶水之战后,边境奏章很少,暗示战后局势不佳。
  4. 熙河捷外战功无:熙河一带没有显著的战功,反映出当时军队的无能。
  5. 生前上亦知强至:在世时的君主也知道强敌逼近。
  6. 死后人方诔尹洙:死后人们才为尹洙作诗追悼,反映出对历史的忽视。
  7. 蝼蚁小臣孤愤意:小臣如蝼蚁般渺小,却心中愤懑。
  8. 夜窗和泪看舆图:夜晚在窗前流泪,凝视地图,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臣比作“蝼蚁”,表现其渺小与无力。
  • 对仗: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地图象征着国家的命运,流泪则表达了诗人的忧虑。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揭示了国家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表达了对当权者的失望与对士人命运的同情,反映了深刻的历史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儒:象征文化和道德。
  • 奇士:象征有才华的人。
  • 蝼蚁:象征地位低微的臣子。
  • 舆图:象征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先皇立国用文儒”中“文儒”的意思是什么?

    • A. 军人
    • B. 文人和儒士
    • C. 商人
    • D. 乡绅
  2. “蝼蚁小臣孤愤意”中“蝼蚁”比喻什么?

    • A. 高贵的人
    • B. 渺小无力的人
    • C. 战士
    • D. 文人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反映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强调当下的困境与个人的愤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中国古代诗词选》
  2. 《宋代文学概论》
  3.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