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梅偶作》

时间: 2025-01-04 07:41:11

衡门宿昔只栖迟,惭愧三堂春事奇。

为有丛筠傍流水,故教疏影作横枝。

香罗未办凌波去,素魄休论啼鴃时。

乞与江南风格在,鼻端聊遣广文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衡门宿昔只栖迟,惭愧三堂春事奇。 为有丛筠傍流水,故教疏影作横枝。 香罗未办凌波去,素魄休论啼鴃时。 乞与江南风格在,鼻端聊遣广文知。

白话文翻译:

简陋的门前只是暂时的栖息之地,惭愧的是三堂的春景异常奇妙。 因为有丛生的竹子傍着流水,所以让稀疏的影子成为横斜的枝条。 香罗未能办成凌波而去,素白的月光不必讨论啼鴃的时刻。 请求给予江南风格的诗意,鼻端略微让广文知晓。

注释:

  • 衡门:指简陋的门,比喻居处的简朴。
  • 宿昔:往昔,从前。
  • 栖迟:停留,栖息。
  • 三堂:指诗人的居所。
  • 丛筠:丛生的竹子。
  • 疏影:稀疏的影子。
  • 横枝:横斜的枝条。
  • 香罗:指美丽的女子。
  • 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轻盈,如履波上。
  • 素魄:指月光。
  • 啼鴃:指鸟鸣。
  • 乞与:请求给予。
  • 江南风格:指江南地区的文化风格,多指诗意盎然、风景秀丽。
  • 鼻端:比喻略微。
  • 广文:指广泛的文化知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其诗风格清新,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简朴的居所和周围的自然景致,表达了对江南风格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与诗意生活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简陋居所和自然景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江南风格的向往。诗中“衡门宿昔只栖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接受和满足;“惭愧三堂春事奇”则透露出对居所春景的惊喜和自谦。后文通过对竹子、流水、月光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诗意的氛围。最后两句“乞与江南风格在,鼻端聊遣广文知”,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格的向往,以及希望通过诗歌传达给读者的愿望。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衡门宿昔只栖迟”:诗人以简陋的门为背景,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接受和满足。
  2. “惭愧三堂春事奇”:诗人对居所春景的惊喜和自谦,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敏感和欣赏。
  3. “为有丛筠傍流水”:通过描绘竹子和流水,增强了诗中的自然意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4. “故教疏影作横枝”:以竹影横斜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美的主题。
  5. “香罗未办凌波去”: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无奈。
  6. “素魄休论啼鴃时”:以月光和鸟鸣为背景,增强了诗中的自然意境。
  7. “乞与江南风格在”:明确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格的向往。
  8. “鼻端聊遣广文知”:希望通过诗歌传达给读者,体现了诗人的文化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罗未办凌波去”,用“凌波”比喻女子的轻盈步履。
  • 拟人:如“故教疏影作横枝”,将竹影拟人化,赋予其动态。
  • 对仗:如“衡门宿昔只栖迟,惭愧三堂春事奇”,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江南风格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与诗意生活的情怀。

意象分析:

  • 衡门:简朴的居所,象征简朴生活。
  • 丛筠:丛生的竹子,象征自然美。
  • 流水:流动的水,象征生命的活力。
  • 疏影:稀疏的影子,象征宁静和诗意。
  • 香罗:美丽的女子,象征美好事物。
  • 素魄:月光,象征宁静和纯洁。
  • 啼鴃:鸟鸣,象征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衡门”指的是什么? A. 豪华的门 B. 简陋的门 C. 古老的门 D. 神秘的门 答案:B

  2. 诗中“香罗未办凌波去”中的“凌波”比喻什么? A. 水波 B. 女子的轻盈步履 C. 风 D. 云 答案:B

  3. 诗中“乞与江南风格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A. 对豪华生活的向往 B. 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C. 对江南风格的向往 D. 对自然美的赞美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 杨万里《小池》:通过对小池的描绘,展现了江南风格的清新和诗意。

诗词对比:

  • 吴则礼《新亭梅偶作》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但吴则礼的诗更侧重于简朴生活和对江南风格的向往,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豪放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则礼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吴则礼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