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园》

时间: 2025-01-04 07:47:41

白露几时下,凉秋晚萧萧。

已辞尾涎涎,况复声咬咬。

捉尘坐清樾,扶藜经短桥。

云边有鸣雁,过去不可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窥园 吴则礼 〔宋代〕 白露几时下,凉秋晚萧萧。 已辞尾涎涎,况复声咬咬。 捉尘坐清樾,扶藜经短桥。 云边有鸣雁,过去不可招。

白话文翻译:

白露何时降临,凉爽的秋天晚风萧瑟。 已经告别了尾涎涎(形容水流声),更何况声音咬咬(形容鸟鸣声)。 捉住尘埃坐在清凉的树荫下,扶着藜杖经过短桥。 云边有鸣叫的大雁,飞过却无法招回。

注释: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秋季的深入,露水增多。
  • 萧萧:形容风声或树叶摇动的声音。
  • 尾涎涎:形容水流声,此处指流水声。
  • 咬咬:形容鸟鸣声。
  • 捉尘:比喻闲坐,无所事事。
  • 清樾:清凉的树荫。
  • 扶藜:扶着藜杖,指行走。
  • 短桥:简短的桥梁。
  • 鸣雁:鸣叫的大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闲适生活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悟。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远方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日的傍晚,诗人独自在园中散步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描绘,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远方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傍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声音和形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远方的向往。诗中“白露几时下,凉秋晚萧萧”一句,既描绘了秋日的凉爽,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已辞尾涎涎,况复声咬咬”则通过声音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时光的无情。后两句“捉尘坐清樾,扶藜经短桥”则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最后“云边有鸣雁,过去不可招”则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无法挽回的过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露几时下,凉秋晚萧萧”:开篇即点明时节,白露时节,秋风萧瑟,营造出一种凉爽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2. “已辞尾涎涎,况复声咬咬”:通过声音的变化,从流水声到鸟鸣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
  3. “捉尘坐清樾,扶藜经短桥”:描绘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坐在清凉的树荫下,扶着藜杖经过短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闲适的生活态度。
  4. “云边有鸣雁,过去不可招”:通过鸣雁的形象,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无法挽回的过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已辞尾涎涎”中的“辞”字,赋予流水声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比喻:如“捉尘坐清樾”中的“捉尘”,比喻闲坐,无所事事,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傍晚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远方的向往,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白露:象征秋天的深入,时间的流逝。
  • 凉秋晚萧萧:描绘秋风的声音,营造凉爽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 尾涎涎、声咬咬:通过声音的变化,表达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
  • 清樾:清凉的树荫,象征闲适和自然的美好。
  • 鸣雁:象征远方的向往和对无法挽回的过去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露几时下”指的是哪个节气? A. 春分 B. 夏至 C. 白露 D. 冬至
  2. “已辞尾涎涎”中的“尾涎涎”形容的是什么声音? A. 风声 B. 水流声 C. 鸟鸣声 D. 人声
  3. “捉尘坐清樾”中的“捉尘”比喻什么? A. 忙碌 B. 闲坐 C. 行走 D. 思考
  4. “云边有鸣雁,过去不可招”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哀愁 C. 向往 D. 无奈

答案:1. C 2. B 3. B 4.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秋日傍晚的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闲适的生活态度。
  • 杜甫《秋兴八首》:通过对秋日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吴则礼的《窥园》:两者都描绘了秋日傍晚的自然景物,但王维的诗更多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闲适的生活态度,而吴则礼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远方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则礼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