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01 13:59: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早岁类寒蛩。晚节遭逢。曾开黄卷侍重瞳。归去青藜光照牖,阶药翻红。出昼颇匆匆。主眷犹浓。除官全似紫阳翁宝文漳州。换个新衔头面改,又似包公辞郡得小龙。
白话文翻译:
早年时像那寒蝉,晚年却遭遇重重困难。曾经为重瞳(指重视的人)开卷读书,归来时青藜(指青色的竹)照亮窗户,台阶上的药草也翻开了红色的花。外出时总是匆忙,内心的眷恋依旧浓厚。辞去官职的情形就像紫阳翁(指明代的王阳明)在宝文(宝文为王阳明的书法)时的风光。换上新头衔后,又似包公(包拯)辞去郡守职位,得了小龙(指小龙是包公的称号)。
注释:
- 寒蛩:寒蝉,指秋天或初冬的蝉,象征着孤独和凄凉。
- 重瞳:重视的人,表示作者曾为之付出努力。
- 青藜:青色的竹,象征清雅和高洁。
- 紫阳翁:指明代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强调其高尚的品德。
- 包公:包拯,北宋的清官,象征公正和廉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静斋,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和诗。他的作品常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刘克庄一生经历动荡,目睹了社会的种种变迁。
创作背景:
《浪淘沙》创作于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经过官场的沉浮,感慨自己的经历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浪淘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词作,通过对比早年与晚年的经历,展现了作者的人生轨迹与感悟。开篇用“早岁类寒蛩”引入,象征着年轻时的孤独与无助,揭示了人生的艰辛。而“晚节遭逢”则强调了晚年所承受的困扰,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
接着,作者提到曾为重视的人开卷读书,表达了自己在年轻时的理想与追求。在归家的情景中,青藜照亮窗户,映射出一种温暖与希望,尽管生活的压力依然存在。
“出昼颇匆匆”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焦虑,而“主眷犹浓”则透露出对过去美好岁月的怀念。辞官的比喻则显示了对理想的追寻与对现实的反思,最后的“小龙”一词更是传达出一种对清白与正义的向往。
整首词以丰富的意象、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个人在岁月流转中,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早岁类寒蛩:年轻时像寒蝉一样,孤独无依。
- 晚节遭逢:晚年却遭遇了许多波折。
- 曾开黄卷侍重瞳:曾为重视的人读书,努力追求知识。
- 归去青藜光照牖,阶药翻红:归来时,青竹照亮窗户,象征希望,药草开花,象征生命的延续。
- 出昼颇匆匆:外出时总是匆忙,体现生活的紧迫感。
- 主眷犹浓:内心对过去的眷恋依旧深厚。
- 除官全似紫阳翁宝文漳州:辞去官职的感觉像王阳明高洁的形象。
- 换个新衔头面改,又似包公辞郡得小龙:换上新头衔,感到如包拯辞官一样,象征着清白与正义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整首词中大量采用比喻,如寒蛩比喻早年的孤独。
- 对仗:词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诸多意象如青藜、药草等都蕴含着深厚的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探讨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了对生命的深思,以及对清白与正义的向往,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蛩:象征孤独、无助。
- 青藜:象征高洁、希望。
- 药草:象征生命的延续。
- 紫阳翁:象征理想与清白。
- 包公:象征正义与廉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年轻时的感慨? A. 晚节遭逢
B. 早岁类寒蛩
C. 出昼颇匆匆 -
“青藜光照牖”中的青藜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希望
C. 压力 -
“除官全似紫阳翁”中的紫阳翁是谁?
A. 包拯
B. 王阳明
C. 李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人生与时局的思考。
- 《登高》 by 杜甫:描绘了孤独与沉思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比较《浪淘沙》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两者都展示了对人生的思考,但辛弃疾更偏向豪情壮志,而刘克庄则更显沉思内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概论》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