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徐夏叔》

时间: 2024-09-19 22:09:06

曾识徐卿二子奇,秋来往往梦琼枝。

明时莫作沉湘赋,暇日应题望岳诗。

主爱客卿宁忍舍,兄嗟予季若为思。

湖南岁晚多回雁,频寄书归尉别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识徐卿二子奇,秋来往往梦琼枝。明时莫作沉湘赋,暇日应题望岳诗。主爱客卿宁忍舍,兄嗟予季若为思。湖南岁晚多回雁,频寄书归尉别离。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认识徐卿的两个儿子,他们都非常出色;秋天来临时,我常常梦见他们在琼树下。明朝的时候不要再写那首《沉湘赋》,闲暇时应该写写《望岳诗》。主人对客人如此关爱,真难忍舍弃;而我的兄弟却为我感到思念。湖南的冬季常常有归来的大雁,我频繁地寄书回去与他们告别。

注释:

  • 徐卿:指徐夏叔,可能是诗人友人或同乡。
  • 琼枝:美丽的树枝,象征美好的理想或事物。
  • 沉湘赋:可能是指《沉湘》这首诗,表达对湘水的沉思。
  • 望岳诗:指写山岳的诗,象征志向高远。
  • 岁晚多回雁:指岁末常有大雁南飞,寓意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梦得,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豪放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对往昔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显示出浓厚的人情味和对友谊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对徐卿二子的回忆中,诗人表现出对他们才华的赞赏,并通过梦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回忆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明时莫作沉湘赋”意在告诫友人不要再沉溺于过去的忧伤,而应把握当下,创造新的诗篇。通过“主爱客卿宁忍舍”的描写,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关爱,反映了诗人对人情温暖的珍视。后半部分提到的“湖南岁晚多回雁”则将思乡之情与季节的变迁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识徐卿二子奇:我曾认识徐卿的两个儿子,他们都很出色。
  2. 秋来往往梦琼枝:每到秋天,我常常梦见他们在美丽的树下。
  3. 明时莫作沉湘赋:在明天的日子里,不要再写那首忧伤的《沉湘赋》。
  4. 暇日应题望岳诗:闲暇时应写一些描绘山岳的诗作。
  5. 主爱客卿宁忍舍:主人对客人如此关爱,真难以舍弃。
  6. 兄嗟予季若为思:我的兄弟也为我感到思念。
  7. 湖南岁晚多回雁:湖南的冬季常常有归来的大雁。
  8. 频寄书归尉别离:我频繁地寄信回去,和他们道别。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琼枝”比喻美好的理想和回忆。
  • 对仗:全诗结构均衡,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友情的珍贵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琼枝:象征美好、理想。
  • 沉湘:象征对过去的沉思与忧愁。
  • 回雁:象征归乡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沉湘赋”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忧伤
    • C. 愤怒
    • D. 无所谓
  2. “湖南岁晚多回雁”中“回雁”象征着什么?
    • A. 友谊
    • B. 思乡
    • C. 忧愁
    • D. 希望
  3. 诗人曾经认识的徐卿有几个儿子?
    • A. 一个
    • B. 两个
    • C. 三个
    • D. 四个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寄徐夏叔》和李白的《夜泊牛津怀古》,两者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刘克庄更侧重于生活的感悟,而李白则更多地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