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从军忆在梁州日,心拟西征草捷书。
铁马但思经太华,布帆何意拂匡庐。
计谋落落知谁许?功业悠悠定已疏。
尚喜东林寻旧社,月明清露湿芙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战斗生活的追忆,回忆在梁州的日子,心中思念着西征的捷报。骑马出征时,他只想着要经过太华山,而乘着帆船又何必去轻拂匡庐呢?他的谋划和理想不知能否实现,功业的追求似乎已经遥不可及。尽管如此,他仍然欣喜于在东林寻访旧友,月光明亮,清露湿润了芙蕖。
注释:
- 从军:指从军打仗。
- 梁州:古地名,指今陕西一带。
- 西征:指向西方出征,可能指宋朝与西域的战事。
- 草捷书:捷报,指胜利的消息。
- 铁马:指战马,象征军队。
- 经太华:经过太华山,太华山是陕西的名山。
- 布帆:指乘船。
- 匡庐:指庐山,庐山是江西的名山,象征美景。
- 计谋落落:指计划和谋划,落落表示散落、无定。
- 功业悠悠:功业渺小而无望。
- 东林:指东林寺,可能是指聚会或旧友的地方。
- 芙蕖:指荷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和军事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著称,尤其擅长抒发爱国情怀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弱、战乱频繁之际。陆游深感国家的危机与个人的无奈,诗中包含了他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初见庐山》是陆游在回忆往事时写的一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诗的开头以“从军忆在梁州日”引入,回忆起在梁州的军旅生涯,表达了对那段时光的怀念。接下来,诗人提及“心拟西征草捷书”,显示出他对胜利的期盼与对战争的渴望,然而又感到忧虑,因为“计谋落落知谁许”,他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接着,诗人以“功业悠悠定已疏”总结了自己的心情,感受到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力。
最后两句“尚喜东林寻旧社,月明清露湿芙蕖”则转向了温暖的回忆,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全诗情感层次丰富,通过对比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过往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迷茫,但最终还是选择珍惜身边的美好,展现了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从军忆在梁州日”:回忆起从军的岁月,特别是在梁州的日子,充满了豪情与壮志。
- “心拟西征草捷书”:内心设想着西征后能收到捷报,期待胜利的喜悦。
- “铁马但思经太华”:骑马出征时,心中只想着经过太华山,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与理想。
- “布帆何意拂匡庐”:乘船旅行时,感叹去庐山的意义,表现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
- “计谋落落知谁许?”:对于自己的计划和理想感到迷茫,不知能否实现。
- “功业悠悠定已疏”:对于个人成就的反思,感到无力与失落。
- “尚喜东林寻旧社”:尽管经历风雨,仍然珍视与朋友的相聚。
- “月明清露湿芙蕖”:描绘美丽的夜景,表达诗人心中依然向往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运用对仗,如“铁马”与“布帆”。
- 比喻:用“铁马”比喻军队的骏马,表现出壮志凌云。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如“月明”、“清露”、“芙蕖”等意象,传达出内心的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个人理想的迷茫,同时又流露出对旧友和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反思,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铁马:象征军队与战斗,体现作者的豪情壮志。
- 布帆:象征出行与希望,表现对未来的憧憬。
- 太华:名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匡庐:庐山,象征着美的向往与人生的理想。
- 月明、清露:自然意象,象征宁静与美好,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梁州”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江苏
- B. 陕西
- C. 浙江
- D. 四川
-
“铁马”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友谊
- C. 旅行
- D. 家乡
-
诗人对未来的心情是怎样的?
- A. 乐观
- B. 迷茫
- C. 绝望
- D. 兴奋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终南山》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陆游的《初见庐山》与王维的《终南山》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陆游更多的是表达对人生理想与国家前途的忧虑,而王维则倾向于抒发对自然的赞美与个人情感的寄托。两者在意象运用上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前者更为沉重,后者则显得轻松恬静。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