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有感》
时间: 2025-01-17 10:03: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对食有感
作者:陆游 〔宋代〕
我老虽无家,其实如客耳。
食至举匕箸,饱则舍而起。
厨人有勤惰,我岂形愠喜。
园畦摘青蔬,地碓舂赤米。
劳人固已多,坐享颡常泚。
作诗本自规,亦以告闾里。
白话文翻译
我虽然年纪大了,实际上就像个客人一样没有固定的家。
吃饭时端起筷子,吃饱了就离席而去。
厨师的勤劳与懒惰,我又怎会表现出愤怒或喜悦呢?
在菜园中采摘青菜,在石磨上舂米。
辛勤劳作的人本就很多,我只是坐享其成。
写诗本是自我约束,也是为了向邻里表达心声。
注释
- 匕箸:匕,指筷子;箸,亦指筷子。
- 颡常泚:颡,指下巴;泚,意为流汗。此句意为坐着享受的同时常感汗流浃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作品多描写家国情怀、个人遭遇,风格质朴而深沉。陆游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民生的苦难,他的诗歌反映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流露出一种对生活境遇的无奈,以及对劳动者辛勤付出的承认与敬意,表达了作者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家之感。
诗歌鉴赏
《对食有感》是陆游晚年的一首诗,主题围绕着饮食和生活的感悟。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绘了自己年老无依、如客人般的生活状态,展现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与孤独感。开头的“我老虽无家,其实如客耳”,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他对自己现状的认知,表达了对家园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力感。
随后的几句则通过对饮食的描写,展现了生活的琐碎与平常。诗人不仅对厨师的勤惰表示理解,甚至在面对生活的琐事时,表现出了一种宽容和洒脱的态度。这种情感的转变,既反映了对生活的适应,也折射出他对社会劳动者的尊重与同情。
诗的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写诗的动机,即为了向邻里传达心声。这不仅是一种自我约束的表现,更是对周围人的一种关怀。通过书写,陆游将个人的孤独与社会的联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我老虽无家,其实如客耳:诗人年老却无固定住所,感受到如同客人般的漂泊。
- 食至举匕箸,饱则舍而起:吃饭时,端起筷子,吃饱了便离开,表现出一种随意与淡漠。
- 厨人有勤惰,我岂形愠喜:厨师的勤劳与懒惰与我无关,表现出一种对他人生活状态的宽容。
- 园畦摘青蔬,地碓舂赤米:描绘了劳动的细节,展现出生活的真实与朴素。
- 劳人固已多,坐享颡常泚:虽是坐享其成,但也意识到周围的辛勤劳动者。
- 作诗本自规,亦以告闾里:写诗是自我约束,也是与邻里分享心声的方式。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对劳动者的尊重,以及在孤独中寻求自我表达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客人:象征着孤独与无依,表达对归属感的渴望。
- 匕箸:象征生活的琐碎与日常,强调饮食的平常性。
- 青蔬、赤米:代表了自然的朴素与劳动的艰辛,体现了对生活本质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我老虽无家,其实如客耳”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 A. 诗人有一个家
- B. 诗人感到孤独
- C. 诗人喜欢旅行
- D. 诗人是个富人
-
“厨人有勤惰,我岂形愠喜”中,诗人对厨师的态度是?
- A. 愤怒
- B. 厌恶
- C. 宽容
- D. 无所谓
-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爱情
- B. 劳动
- C. 生活感悟
- D. 旅行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对食有感》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涉及到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劳动者的尊重,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对社会的观察,而杜甫则更加关注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在艺术风格上,陆游的语言质朴而清新,杜甫则更显沉重与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