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用韩干闻喜亭柱间韵)》
时间: 2025-01-19 21:39: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用韩干闻喜亭柱间韵)
作者: 袁去华 〔宋代〕
中原望眼,正汉水接天流。渐霁雨虹消,清风面旋,借我凉秋。草庐旧三顾处,但孤云翠壁晚悠悠。唯有兰皋解佩,至今犹话离愁。迟留。叹息此生浮。去去老沧洲。念岁月侵寻,闲中最乐,饱外何求。功名付他分定,也谁能伴得赤松游。尊酒相逢,更莫问侬,依旧狂不。
白话文翻译
在中原远望,正好看到汉水与天空相接。雨刚停,彩虹消散,清风拂面,带来凉爽的秋意。曾经草庐三顾的地方,如今只有孤云在翠绿的山壁上悠然飘动。唯有兰皋解佩,至今仍在谈论那离愁。叹息自己这一生的浮沉。离去吧,去往老沧洲。想念岁月的流逝,在闲适中最是快乐,外在的享乐又有什么追求。功名已然是他人的事,谁能陪我游玩赤松山呢?在酒杯相逢时,别再问我,依旧是那样的狂放。
注释
- 汉水: 中国的一条河流,象征着雄浑的气势。
- 草庐: 指诸葛亮的草庐,三顾是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象征着贤才的珍贵。
- 兰皋: 指兰亭,象征着文人雅士的聚会之地。
- 赤松游: 指与赤松有关的游玩,赤松山是一个具有文化象征的地方,代表隐逸与陶渊明式的生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袁去华,宋代词人,生于北宋,生活在南宋,其词风多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常常渗透着人生哲理。
-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时,作者通过词作表达自己的惆怅与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木兰花慢》展现了袁去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开篇以“中原望眼,正汉水接天流”引入,展现了辽阔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暗示着作者心中雄壮的理想与抱负。接着,词人描绘了雨后清新的秋天,清风拂面,正是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草庐旧三顾的典故不仅展现了对历史的追念,也隐含着对贤士的渴望与敬仰。最后,词人对功名的淡然态度显示了他对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强调内心的自由与狂放。整首词情感丰富,层次分明,融汇了自然与人生哲理,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风骨与气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中原望眼,正汉水接天流: 描绘广阔的视野和自然景观,表现壮阔的胸怀。
- 渐霁雨虹消,清风面旋,借我凉秋: 转折到雨后的清新气息,渴望凉爽的秋天。
- 草庐旧三顾处,但孤云翠壁晚悠悠: 借草庐典故表达对贤才的追念和孤独感。
- 唯有兰皋解佩,至今犹话离愁: 对兰亭的怀念,象征文人雅士的情谊与离愁。
- 叹息此生浮。去去老沧洲: 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渴望归隐。
- 念岁月侵寻,闲中最乐,饱外何求: 在悠闲中寻找快乐,对物质的淡然。
- 功名付他分定,也谁能伴得赤松游: 表达对功名的放下,渴望自由的游历。
- 尊酒相逢,更莫问侬,依旧狂不: 在酒中寻欢,表现狂放不羁的个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 “汉水接天流”比喻壮观的自然景象。
- 对仗: “渐霁雨虹消”与“清风面旋”形成对比,增强节奏感。
- 拟人: “孤云翠壁晚悠悠”,赋予云以人的情感,使景物生动。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汉水: 象征着辽阔与雄心,表达对理想的追寻。
- 草庐: 代表贤才与历史,唤起人们对英雄人物的追思。
- 兰皋: 象征文人雅士的聚会与情谊,体现文人的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词中提到的“草庐”是指哪个历史人物的居所?
- A. 李白
- B. 诸葛亮
- C. 苏轼
- 词中“去去老沧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功名的渴望
- B. 对归隐的向往
- C. 对友情的怀念
- “尊酒相逢”中的“尊酒”是指什么?
- A. 酒杯
- B. 酒的品质
- C. 酒的来源
- 词中提到的“草庐”是指哪个历史人物的居所?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文人的情感与思考。
-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哲学思考。
-
诗词对比:
- 袁去华的《木兰花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袁去华更显豪放,而李清照则更显细腻与柔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选读》
- 袁去华相关研究论文与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