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清明后赏牡丹)》
时间: 2025-01-01 14:49: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笑花神较懒,似忘却趁清明。
更油幄晴慳,蒻庵寒浅,湿重红云。
东君似怜花透,环碧需遮住怕渠惊。
惆怅犊车人远,绿杨深闭重城。
香名。谁误娉婷。
曾注谱上金屏。
问洛中亭馆,竹西鼓吹,人醉花醒。
且莫煎酥涴却,一枝枝封蜡付铜瓶。
三十六宫春在,人间风雨无情。
白话文翻译:
花神似乎懒惰,似乎忘却了在清明时节的欢愉。
更何况晴天的油幕,蒿草庵里寒气尚浅,湿重的红云压在头上。
东风似乎怜惜花儿透出,环绕的碧绿需要遮挡,以免惊动了它。
惆怅的是犊车人已经远去,绿杨深深地闭合了重城。
香名。谁误了那位美丽的女子。
曾经在金屏上注下谱曲。
问洛阳中亭馆,竹西的乐声,人在花下醉酒醒来。
且不要再煎熬,酥涸了,一枝枝封蜡装在铜瓶里。
三十六宫的春天依旧在,而人间的风雨却无情。
注释:
- 笑花神: 这里指的是花神,象征春天的美景。
- 趁清明: 清明节是春天的重要节日,象征春意盎然。
- 蒻庵: 指的是一种草屋,象征简朴和自然。
- 东君: 指东风,古代神话中东风被视为春天的使者。
- 犊车人: 指的是开车的青年,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金屏: 可能是指金色的屏风,用于装饰或记载诗文。
- 竹西: 指洛阳的西边,竹子成林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云文,字景南,号澹甫,生于宋代,具体生平不详。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清明后赏牡丹)》创作于春季,正值牡丹盛开之际,诗人借清明节的时机,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清明后赏牡丹)》是一首充满春意和离愁的词作。诗人在描写春天的同时,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开头几句写花神的懒惰,暗示着春天的美好似乎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完全展现。接着,诗人将油幕晴天与蒿草庵的寒气结合,形成了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美丽难以捕捉。
“东君似怜花透”一句,展现了自然的温柔与关怀,而“惆怅犊车人远”则引发了对人事的思考,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在春天的美景中显得格外明显。整首词以牡丹为引子,赞美了自然美景,却又通过对离别的描写,传达一种淡淡的忧伤。
词末的“且莫煎酥涴却,一枝枝封蜡付铜瓶”则是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留存,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景和时光。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将春天的美和人情的冷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春天的画卷,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笑花神较懒: 花神的懒惰,寓意春天的迟缓。
- 似忘却趁清明: 春天的美丽似乎被遗忘,未能充分展现。
- 更油幄晴慳: 在晴天的油幕下,春光显得更加珍贵。
- 蒻庵寒浅,湿重红云: 描述了春天的气候,暗示着温暖尚未完全到来。
- 东君似怜花透: 东风的温柔似乎在怜惜花朵。
- 环碧需遮住怕渠惊: 需要遮挡花朵,以免惊动它们。
- 惆怅犊车人远: 远去的犊车人引发思念之情。
- 绿杨深闭重城: 绿杨深深遮蔽了重城,象征着孤独和隔绝。
- 香名。谁误娉婷: 令人惋惜的名字,暗示对美丽的误解。
- 曾注谱上金屏: 记载在金屏上的过往,象征着岁月留痕。
- 问洛中亭馆: 询问洛阳的亭馆,回忆昔日的欢聚。
- 竹西鼓吹,人醉花醒: 竹西的乐声让人沉醉于花的芬芳中。
- 且莫煎酥涴却: 不要再煎熬,珍惜当下的美好。
- 一枝枝封蜡付铜瓶: 将美好的事物封存,以防流失。
- 三十六宫春在: 春天依旧在,但人间的风雨却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 花神的懒惰比喻春天的迟缓。
- 拟人: 东君被赋予情感,表现出对花的怜惜。
- 对仗: “绿杨深闭重城”与“犊车人远”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向往与珍惜,同时融入了对人事离别的惆怅,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交织,形成了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 象征美好与繁华,同时也暗示了短暂。
- 东君: 象征春天的使者,代表温暖和生机。
- 犊车人: 代表离别,表达对往昔的思念。
- 铜瓶: 象征珍藏与守护,暗示对美好时光的留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花神”指的是哪个季节的象征?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惆怅犊车人远”中的“犊车人”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离别
- C) 美好
- D) 自然
-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 A) 春天
- B) 离别
-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作者:孟浩然
- 《红楼梦·桃花扇底春》 作者:曹雪芹
诗词对比:
- 《春晓》与《木兰花慢》: 两者均描绘春天,但《春晓》更为清新,着重表现春天的生机,而《木兰花慢》则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离愁。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