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孤山
——陈从易〔宋代〕
山称孤独字,庙塑女郎形。
过客虽知误,行人但乞灵。
白话文翻译:
小孤山这座山被称为“孤独”,山上庙里塑造着女郎的形象。虽然过路的客人知道这个地方的神灵不真实,但行人仍然只求得到一些灵验的庇护。
注释:
字词注释:
- 孤独字:这里指的是“孤独”这个词,传达出山的特立独行和与世隔绝之感。
- 庙塑女郎形:指的是庙宇中塑造的女神像,表现出一种崇拜和对神灵的向往。
- 过客:指路过的人,暗示他们并不常驻于此。
- 行人但乞灵:行人虽然知道神灵可能不真实,但依然祈求保佑。
典故解析: “孤独”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形容某种孤立的境地,通常寓意着一种隐逸的情怀和对自然的追求。“女郎”的形象则可能与道教或民间信仰中的女神有关,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尊敬和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从易,字子重,号一峰,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览小孤山时,山中庙宇的情景引发了他的思考,表达了对孤独和神灵的理解。
诗歌鉴赏:
《小孤山》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小孤山的景象,诗中用“孤独”这个词形容山的特质,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孤立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庙中女郎形象的塑造,传达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神灵的崇拜。然而,尽管过客心知肚明,这样的崇拜可能是无根的幻影,但在行人内心深处仍然渴望着一种信仰和庇护。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深入探讨了人们的信仰心理,表现出一种对生存意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称孤独字:开篇即给山设定了孤独的形象,突出其独特性。
- 庙塑女郎形:描绘庙中女郎的塑像,传达出人们对女神的崇敬和寄托。
- 过客虽知误:过客明白这种信仰可能是一种误解或迷信。
- 行人但乞灵:行人依旧选择祈求神灵的保佑,反映出人性中对信仰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山与庙、女郎塑像之间的意象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象征:孤山象征着孤独的灵魂,女郎塑像象征着人们的信仰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小孤山的描绘,探讨了孤独与信仰的关系,表现出人们在面对孤独时,对信仰的渴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山:象征孤独,表现出一种静谧、与世隔绝的状态。
- 女郎:代表美好与希望,是人们寄托情感和信仰的对象。
- 庙:象征信仰与崇拜,承载着人们对神灵的向往和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小孤山被称为什么?
- A. 孤独
- B. 高耸
- C. 神秘
-
诗中的女郎形象代表什么?
- A. 自然
- B. 信仰与希望
- C. 权力
-
行人对庙中的神灵持有什么态度?
- A. 完全相信
- B. 知道是误解,但仍然乞求
- C. 不屑一顾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陈从易的《小孤山》更侧重于对孤独的表达,而王维的作品则更多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但主题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陈从易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