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其四
作者: 姚华
人老去,南国又春残。
莺正调雏慵对语,
梅才结子已含酸。
江畹更芬兰。
白话文翻译:
人渐渐老去,南国的春天又已结束。
黄莺正在懒洋洋地和小鸟对话,
梅树刚刚结出果实,却已是酸涩的味道。
江边的草地更显得芬芳而清新。
注释:
- 人老去:指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老。
- 南国:指南方的国家或地区,特指气候温暖的地方。
- 春残:春天已经过去,暗示时间流逝。
- 莺:指黄莺,一种鸣叫悦耳的鸟。
- 调雏:指鸟儿在调理幼鸟的叫声。
- 梅才结子:梅花刚刚开始结果,说明春夏交替。
- 含酸:指梅子尚未成熟,带有酸味。
- 江畹:指江边的草地。
- 芬兰:芬芳而美好的样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古代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风格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个人的感受,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望江南 其四》以轻柔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余晖与生命的无常,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开篇“人老去,南国又春残”即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春天是生命的象征,但诗人却感受到“春残”,暗示了生机的逐渐消逝。
接下来的描写“莺正调雏慵对语”,生动刻画了黄莺悠闲的状态,似乎映射出人们在春天的懒散与无所事事。这种悠闲与“梅才结子已含酸”的对比,进一步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不完美。梅子虽刚结出果实,却已是酸涩,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在成熟之前的苦涩,隐喻人生中美好与苦涩并存的现实。
最后一句“江畹更芬兰”,则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尽管人老去、春残,但江边的芬芳依然存在。这种对比让诗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虽然时光流逝,但自然之美依然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让人珍惜眼前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老去:直接表明诗人对个人生命的感悟,感受到了衰老的无奈。
- 南国又春残:将地点与季节结合,强调春天的短暂与生命的流逝。
- 莺正调雏慵对语:通过描写黄莺的悠闲,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 梅才结子已含酸:用梅子的酸涩比喻人生的苦涩,体现出对美好事物渐行渐远的感伤。
- 江畹更芬兰:在悲伤中留有一丝希望,展现出自然的永恒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梅才结子已含酸”比喻人生的苦涩。
- 拟人:将鸟儿的行为“调雏”赋予人性,增添生动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使得诗意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生命无常的反思,以及对自然美的珍惜与向往。
意象分析:
- 莺:象征春天与生命的活力。
- 梅:象征生命的苦涩与短暂。
- 江畹:象征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南国又春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哀伤 C. 激动 -
“梅才结子已含酸”中的“酸”比喻了什么?
A. 美好 B. 苦涩 C. 快乐 -
诗中提到的“莺”代表了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姚华的《望江南 其四》更注重自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地关注于思乡之情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