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屏
作者: 刘季孙 〔宋代〕
呢喃燕子语梁间,
底事来惊梦里闲。
说与旁人浑不解,
杖藜携酒看芝山。
白话文翻译:
燕子在横梁间轻声呢喃,
为何会惊扰我在梦中闲适的时光?
告诉旁边的人,他们却完全不理解,
我拄着拐杖,带着酒,看着芝山的风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呢喃:轻声细语,通常指鸟类的鸣叫。
- 底事:何事,为什么。
- 惊梦:惊醒梦中的状态。
- 杖藜:拄着拐杖,藜是指一种植物,常用作拐杖。
- 芝山:可能是指一种美丽的山景,芝通常与仙草有关,象征着美好和长寿。
典故解析:
“芝山”可以联想到《搜神记》中有关芝草的记载,芝草又称灵芝,象征着长生不老,隐喻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季孙,字仲明,号澹庵,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主要活跃于南宋,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诗人在一个悠闲的午后,听到燕子的鸣叫,感受到生活的安逸与宁静,因此写下此诗,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题屏》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首句“呢喃燕子语梁间”以生动的画面引入,仿佛让读者看到了燕子在梁间轻声鸣叫的情景。燕子的呢喃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生活中的一种轻松与自在,传达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接下来的“底事来惊梦里闲”,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被打破,似乎燕子的鸣叫让他从梦中醒来,打断了他沉浸在悠闲时光中的状态。这里的“梦里闲”暗示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珍视,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琐事的无奈。
“说与旁人浑不解”,进一步揭示了诗人与他人之间的隔阂,表达了一种孤独感。尽管他想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但旁人却无法理解他内心的宁静与美好,这种情感的隔阂让人感到惆怅。
最后一句“杖藜携酒看芝山”,则是诗人选择用酒与自然相伴的生活态度,展现出一种洒脱与恬淡的生活情趣。芝山的美丽不仅象征着理想的生活,也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平和、淡然的心境,令人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呢喃燕子语梁间:燕子在屋梁间轻声鸣叫,描绘出一种温柔而亲切的自然氛围。
- 底事来惊梦里闲:燕子的叫声打扰了诗人原本悠闲的梦境,表现出一种不和谐的冲突。
- 说与旁人浑不解:诗人试图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却发现别人无法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 杖藜携酒看芝山:诗人选择独自携酒看山,表达了他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燕子的鸣叫比喻了生活中的细微美好。
- 拟人:燕子的呢喃使其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每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与内心的对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于闲适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对人际隔阂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着春天、青春与生命的活力。
- 梦:象征着宁静的内心世界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酒:代表着一种洒脱与恬淡的生活态度。
- 芝山:象征着理想的隐逸生活与长久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呢喃燕子”指的是什么?
A. 燕子的叫声
B. 燕子的飞行
C. 燕子的饮食 -
诗人用什么方式表达他对生活的看法?
A. 通过与他人交流
B. 通过独自观察自然
C. 通过写信 -
“杖藜携酒看芝山”中的“杖藜”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拐杖
C. 酒瓶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刘季孙的《题屏》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更着重于对大自然的壮丽描写,而刘季孙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