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虾蟆嚎沫为科斗,
蜾裸衔虫化细腰。
蠹穴荒陂有多少,
乾风湿雨各飞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中的生物与环境的互动。青蛙在叫声中争吵,蜾蠃(即蜻蜓)衔着虫子,化作细细的腰身。荒野中的虫洞数量不计其数,干燥的风和湿润的雨带动着它们四处跳跃。
注释:
- 虾蟆:青蛙,常用来形容叫声响亮的动物。
- 嚎沫:形容青蛙的叫声,类似于嚎叫。
- 蜾裸:蜻蜓,捕捉虫子的一种昆虫。
- 蠹穴:虫洞,指由虫子所钻的洞。
- 荒陂:荒凉的土坡或空地。
- 乾风湿雨:形容自然环境的变化,干燥的风和湿润的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南宋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著称。梅尧臣的诗歌常常以自然为题材,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赞美。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借助对自然生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绝句五首 其五》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诗中青蛙的叫声与蜻蜓捕虫的情景,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富有活力的画面。诗的前两句通过动词的运用,刻画了生物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出自然界的生动与活泼。后两句则转向了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风雨交替带来的生命活力。全诗不仅营造了自然的生动气息,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万物的深刻观察与思考,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珍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虾蟆嚎沫为科斗:青蛙的叫声如同在进行一场争斗,表现出它们的活泼与争鸣。
- 蜾裸衔虫化细腰:蜻蜓衔着虫子飞舞,形象地展示了它的灵活与美丽。
- 蠹穴荒陂有多少:荒野中虫洞数量众多,暗示自然界的丰富多样。
- 乾风湿雨各飞跳:风雨交替中,生物自由跳跃,体现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变化。
-
修辞手法:
- 拟人:青蛙的叫声被形容为争斗,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相对称,有着工整的结构。
- 比喻:描述蜻蜓的身姿如细腰,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强调了生命的多样性和自然的和谐。
意象分析:
- 青蛙:象征着生命力与活泼,代表自然的声音。
- 蜻蜓:象征着灵巧和美丽,展现了自然界的精致一面。
- 虫洞:象征着自然的丰富与生命的相互依存。
- 风雨: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起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主要动物是什么? A) 蚂蚁
B) 青蛙
C) 鸟
D) 虫子 -
诗中提到的“蜾裸”指的是什么动物? A) 蜻蜓
B) 蝴蝶
C) 蜂
D) 蚊子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生的思考
C) 对社会的批判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 B) 青蛙
- A) 蜻蜓
- A) 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自然描绘与王维的《鹿柴》中的山水画面形成对照。王维以山水意境深远著称,而梅尧臣则更注重细腻的生物描写,展示了不同的自然观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梅尧臣及其作品的详细介绍。
- 《中国古代诗歌史》:提供古代诗歌的背景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