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端式上人十咏其十春溪水》

时间: 2024-09-19 21:29:59

春水冰欲开,傍岸已微释。

鱼寒未动鳞,兽渡时有迹。

篙师畏割丹,敲拉碎圭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水冰欲开,傍岸已微释。
鱼寒未动鳞,兽渡时有迹。
篙师畏割丹,敲拉碎圭璧。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溪水快要解冻,岸边的冰已经开始松动。
鱼儿因为寒冷而未曾游动,动物横渡时留下了一些痕迹。
撑船的人害怕划破水面,轻轻敲击船桨,生怕打碎了美玉般的水面。

注释:

  • 春水:春天的水,指的是溪水在融化的状态。
  • 冰欲开:冰快要解冻,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 傍岸:靠近岸边。
  • 微释:稍微松动,表示冰层开始变薄。
  • 鱼寒未动鳞:鱼儿因为寒冷而不敢游动,未露出鱼鳞。
  • 兽渡时有迹:动物过河时留下的足迹。
  • 篙师:撑船的人。
  • 畏割丹:害怕划破水面,水面如丹(美玉)般光滑。
  • 敲拉碎圭璧:轻轻敲击船桨,生怕打碎如圭璧般的水面,圭璧为古代玉器,象征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梅溪,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梅尧臣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他的诗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春季,表现了春天的气息与自然的变化。诗人通过对春水解冻、动物活动的描写,传达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诗中对细节的刻画,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对自然的敏感。

诗歌鉴赏:

《和端式上人十咏其十春溪水》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诗作,诗人梅尧臣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春天的自然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头两句“春水冰欲开,傍岸已微释”,描绘了春天来临时,溪水解冻的情景,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复苏。随后,“鱼寒未动鳞,兽渡时有迹”则进一步渲染了春水初化时的宁静与和谐,鱼儿因寒冷而未曾游动,动物的足迹也暗示了春天的生机尚在酝酿之中。最后两句“篙师畏割丹,敲拉碎圭璧”则通过对撑船者的细腻描写,表现出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与呵护。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不仅展现了春水的温柔与静谧,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蕴含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水冰欲开:春天的溪水快要解冻,暗示着春天的来临。
  • 傍岸已微释:岸边的冰层已经开始松动,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
  • 鱼寒未动鳞:鱼儿因寒冷而不敢游动,表现出春水初化时的宁静。
  • 兽渡时有迹:动物过河时留下的痕迹,象征着生命的活动。
  • 篙师畏割丹:撑船的人害怕划破水面,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
  • 敲拉碎圭璧:轻轻敲击船桨,生怕打破了如玉般的水面,体现了对美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丹”、“圭璧”比喻水面的美丽,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表现鱼儿的“寒未动鳞”,赋予了动物以感情,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水初融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生命复苏的期待。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水: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着春天的到来。
  • :象征寒冷与压抑,与春水形成对比,突显春天的温暖。
  • :象征生动与灵动,代表自然中的生命。
  • :象征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
  • 篙师:象征人与自然的互动,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水冰欲开”中的“春水”指的是什么季节的水?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 D. 冬季
  2. 诗中“鱼寒未动鳞”反映了什么样的状态?

    • A. 鱼在活跃游动
    • B. 鱼因寒冷而不敢游动
    • C. 鱼在觅食
    • D. 鱼在争斗
  3.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 A. 绝望
    • B. 喜悦
    • C. 无所谓
    • D. 厌倦

答案:

  1. C. 春季
  2. B. 鱼因寒冷而不敢游动
  3. B. 喜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强调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通过描写早春的自然景象,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春天的热爱。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 相关选集
  2. 《梅尧臣诗文集》 - 梅尧臣的作品集
  3. 《古诗鉴赏辞典》 - 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