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五首》

时间: 2025-01-19 15:49:56

跣行我足伤,涉世无夷路。

三复贝锦诗,谗口古亦恶。

儿女附耳言,誉喜诉其怒。

勿用驱青蝇,玉质自如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跣行我足伤,涉世无夷路。三复贝锦诗,谗口古亦恶。儿女附耳言,誉喜诉其怒。勿用驱青蝇,玉质自如故。

白话文翻译:

赤脚行走我的脚受伤,涉世没有平坦的路。反复读《贝锦诗》,谗言自古也是恶。儿女在耳边低语,赞誉中夹杂着他们的愤怒。不要用驱赶苍蝇的方式,玉质依然如故。

注释:

  • 跣行:赤脚行走。
  • 夷路:平坦的路。
  • 贝锦诗:指《诗经·小雅·贝锦》中的诗句,比喻谗言。
  • 谗口:说坏话的嘴。
  • 附耳言:在耳边低声说话。
  • 玉质:比喻人的品质或外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怀为主,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生活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感受,表达了对谗言的厌恶和对个人品质的坚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跣行”和“涉世无夷路”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在复杂社会中行走的艰难。诗中“三复贝锦诗”一句,直接引用了《诗经》中的典故,强调了谗言的恶毒。后两句“勿用驱青蝇,玉质自如故”则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品质的自信,即使面对谗言,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本色。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体现了宋代士人的坚韧和自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首句通过“跣行”和“伤”表达了行走的艰难和痛苦;第二句“涉世无夷路”进一步比喻社会的复杂和险恶。第三句引用《贝锦诗》典故,强调谗言的恶毒。第四句通过“儿女附耳言”描绘了谗言的隐蔽和阴险。最后两句用“勿用驱青蝇”和“玉质自如故”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品质的坚持和自信。
  • 修辞手法: 使用了比喻(跣行、贝锦诗)、典故(贝锦诗)和象征(玉质)等修辞手法。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作者在复杂社会中坚持个人品质的决心和对谗言的厌恶。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跣行”、“贝锦诗”、“玉质”等,分别象征了艰难、谗言和不变的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贝锦诗”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美丽的织物 B. 《诗经》中的一首诗 C. 一种谗言的比喻 D. 一种古代的乐器

  2. 诗中“玉质自如故”表达了什么? A. 作者对谗言的恐惧 B. 作者对个人品质的自信 C. 作者对社会的不满 D. 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王炎的其他诗作,如《秋思》等,以了解其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杜甫的《丽人行》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社会复杂性和个人品质的坚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诗经注疏》等,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深入理解王炎的诗作和《诗经》中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