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指久转食,一身今倦游。事无非堕甑,心本是虚舟。傥不尝艰阻,渠能寡悔尤。管城虽解语,懒赋畔牢愁。
白话文翻译:
十个手指长时间转动食物,现在我已厌倦了游历。事情无非是破罐子破摔,心原本就像虚舟一样漂泊不定。如果不经历艰难险阻,怎么能少些后悔和遗憾呢?虽然笔能说话,但我懒得再去写那些牢骚和忧愁。
注释:
- 百指:形容手指多,这里指长时间劳作。
- 转食:转动食物,指劳作。
- 倦游:厌倦了游历。
- 堕甑:破罐子破摔,比喻对事情不再抱希望。
- 虚舟:比喻心境空虚,无所依托。
- 傥:如果。
- 艰阻:艰难险阻。
- 渠:怎么。
- 寡悔尤:少些后悔和遗憾。
- 管城:指笔,因笔杆多用竹管制成。
- 畔牢愁:指牢骚和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1137-1218),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多写个人生活感受,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述怀三首》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炎晚年所作,表达了他对长期劳作和游历的厌倦,以及对世事无常的超然态度。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首句“百指久转食”形象地描绘了长期劳作的情景,而“一身今倦游”则表达了作者对游历的厌倦。中间两句“事无非堕甑,心本是虚舟”运用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超然态度。最后两句“管城虽解语,懒赋畔牢愁”则表达了作者不愿再写牢骚和忧愁的决心,显示了一种超脱和淡泊的心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 首句“百指久转食”:通过“百指”和“转食”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长期劳作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厌倦。
- 次句“一身今倦游”: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游历的厌倦,与首句相呼应,形成了对长期劳作和游历的厌倦情绪。
- 第三句“事无非堕甑”:运用“堕甑”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超然态度,认为事情无非是破罐子破摔,不必过于执着。
- 第四句“心本是虚舟”:通过“虚舟”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空虚和无所依托,显示了一种超脱的心态。
- 第五句“傥不尝艰阻”:通过假设的语气,表达了作者认为如果不经历艰难险阻,就无法少些后悔和遗憾的观点。
- 第六句“渠能寡悔尤”:承接上句,进一步强调了经历艰难险阻的重要性,认为这样才能少些后悔和遗憾。
- 第七句“管城虽解语”:通过“管城”指笔,表达了作者虽然笔能说话,但自己却懒得再去写那些牢骚和忧愁。
- 第八句“懒赋畔牢愁”:直接表达了作者不愿再写牢骚和忧愁的决心,显示了一种超脱和淡泊的心态。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多次使用比喻,如“堕甑”比喻对事情不再抱希望,“虚舟”比喻心境空虚,无所依托。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百指久转食,一身今倦游”,“事无非堕甑,心本是虚舟”,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长期劳作和游历的厌倦,以及对世事无常的超然态度。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情怀,显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 百指:形容手指多,这里指长时间劳作。
- 转食:转动食物,指劳作。
- 倦游:厌倦了游历。
- 堕甑:破罐子破摔,比喻对事情不再抱希望。
- 虚舟:比喻心境空虚,无所依托。
- 管城:指笔,因笔杆多用竹管制成。
- 畔牢愁:指牢骚和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百指久转食”中的“百指”指的是什么? A. 手指多 B. 长时间劳作 C. 转动食物 D. 厌倦游历
-
诗中“事无非堕甑”中的“堕甑”比喻什么? A. 对事情不再抱希望 B. 心境空虚 C. 无所依托 D. 破罐子破摔
-
诗中“心本是虚舟”中的“虚舟”比喻什么? A. 对事情不再抱希望 B. 心境空虚 C. 无所依托 D. 破罐子破摔
-
诗中“管城虽解语”中的“管城”指的是什么? A. 笔 B. 手指多 C. 转动食物 D. 厌倦游历
答案:1. B 2. D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别业》: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王炎的《述怀三首》与王维的《终南别业》都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超然态度,但王炎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长期劳作和游历的厌倦,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王炎诗集》:收录了王炎的全部诗作,是研究王炎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