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尘悟了息攀援,万事虚浮一聚烟。 挂佛壁间趺坐隐,绕檐翠柏解谈玄。
白话文翻译:
领悟了世俗的尘埃,停止了无谓的追求,世间万事如同虚幻的烟雾一般。 在佛壁之间盘腿静坐隐去身形,环绕屋檐的翠柏似乎能解谈玄妙的道理。
注释:
- 客尘:指世俗的尘埃,比喻尘世的烦恼和纷扰。
- 悟了:领悟,明白。
- 攀援:攀爬,这里比喻对世俗名利的追求。
- 虚浮:虚幻不实。
- 一聚烟:比喻万事万物都如烟雾般虚幻。
- 挂佛壁间:指在佛像或佛壁前。
- 趺坐:盘腿而坐,是佛教中的一种坐姿。
- 隐:隐去,这里指心境的宁静和超脱。
- 绕檐翠柏:环绕屋檐的翠绿色柏树。
- 解谈玄:能够解说深奥的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超脱世俗的情怀。这首诗可能是在他领悟佛法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领悟佛法后的心境变化,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首句“客尘悟了息攀援”直接点明了作者的心境变化,从对世俗的追求转变为超脱和宁静。第二句“万事虚浮一聚烟”用烟雾的意象比喻世间万物的虚幻,加深了超脱世俗的主题。后两句通过在佛壁前静坐和翠柏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佛教哲理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和对佛教思想的融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客尘悟了息攀援”:作者领悟了世俗的尘埃,停止了对世俗名利的追求,表达了超脱世俗的心境。
- 第二句“万事虚浮一聚烟”:用烟雾的意象比喻世间万物的虚幻,强调了超脱世俗的主题。
- 第三句“挂佛壁间趺坐隐”:在佛壁前盘腿静坐,隐去身形,表达了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 第四句“绕檐翠柏解谈玄”:环绕屋檐的翠柏似乎能解说深奥的道理,进一步强调了对佛教哲理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一聚烟”比喻世间万物的虚幻。
- 拟人:“绕檐翠柏解谈玄”中的翠柏被赋予了能够解说深奥道理的特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客尘”、“一聚烟”、“挂佛壁间”、“绕檐翠柏”。
- 解释:“客尘”比喻世俗的烦恼和纷扰;“一聚烟”比喻世间万物的虚幻;“挂佛壁间”表达了在佛壁前的静坐;“绕檐翠柏”象征着宁静和深奥的道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客尘”指的是什么? A. 世俗的尘埃 B. 客人的尘土 C. 客栈的灰尘 D. 客人的烦恼
-
诗中的“一聚烟”比喻什么? A. 世间万物的虚幻 B. 一团烟雾 C. 一场梦 D. 一次聚会
-
诗中的“趺坐”是什么意思? A. 站立 B. 盘腿而坐 C. 躺下 D. 行走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表达了超脱世俗,追求宁静的心境。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王炎的这首诗都表达了超脱世俗的主题,但王维的诗更多地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