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兴
作者: 王令 〔宋代〕
眼前红绿日君增,
欲遣春愁兴未能。
安得好花浑自实,
使无闲地得生荆。
欲图长醉贫无计,
起逐东风懒不胜。
芳草斜阳正柔媚,
益知高处不堪登。
白话文翻译:
眼前春日明媚,红花绿草愈发浓厚;
想要驱散心中的春愁,却无能为力。
怎么才能让美丽的花朵尽情盛开,
使得闲地不再生长荆棘。
想要长久地沉醉于酒,但无计可施;
起身迎接东风,却懒得去追逐。
在斜阳下,芳草显得格外柔美,
更加感到高处的境地难以登临。
注释:
- 春愁:春天带来的忧愁,常常是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 安得:如何能够,表示一种渴望。
- 闲地:指无人耕作的土地。
- 荆:荆棘,象征困扰和烦恼。
- 东风:春风,象征温暖和希望。
- 高处不堪登:高处的景色美好,但却难以抵达,象征着理想的遥不可及。
典故解析:
春天常常被赋予新的希望和生机,但同时也带来无尽的忧愁。这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令,字子文,号石斋,宋代诗人,以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常蕴含深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春日,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却因生活的困扰而感到忧愁,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春兴》以春日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内心的忧愁。开头句以“眼前红绿日君增”描绘了春天的生机,色彩鲜艳的花草让人心情愉悦。然而,紧接着的“欲遣春愁兴未能”则将诗人的内心冲突展现出来,尽管外界环境美好,内心的愁苦却难以驱散。这种矛盾的情感在后面几句中不断深化,诗人希望能够拥有美好的花朵,却又感到生活的无奈与贫困。
诗中“欲图长醉贫无计”更是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渴望醉酒消愁,但又无计可施,只能任由心情随春风飘荡。在“芳草斜阳正柔媚”一句中,诗人再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同时也感受到高处的美景是难以抵达的,无形中又加重了心中的愁苦。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生活现实的无奈,表现出浓厚的人生哲理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眼前红绿日君增”:描绘了春日的鲜艳色彩。
- “欲遣春愁兴未能”:表达了渴望驱散忧愁却无能为力的无奈。
- “安得好花浑自实”:渴望美好的事物能够自然丰盈。
- “使无闲地得生荆”:希望闲置的土地不再生长荆棘,象征生活中的烦恼。
- “欲图长醉贫无计”:想要长久醉酒,但因贫困而无计可施。
- “起逐东风懒不胜”:面对春风的召唤,却懒于追逐,表现出一种消沉状态。
- “芳草斜阳正柔媚”:斜阳下的芳草显得柔美,增添了春日的魅力。
- “益知高处不堪登”:感受到美好境地难以抵达,反映内心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天的美好比作醉酒的境界,表现出对生活的追求。
- 拟人:春风被拟人化,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使得诗句韵律感强烈。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感慨,表现出浓厚的哲理性和情感深度。
意象分析:
- 红绿: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春愁:代表对生活、时间流逝的忧虑。
- 好花:象征美好的愿望与追求。
- 荆棘:象征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扰。
- 东风:象征春天的希望与温暖。
- 芳草斜阳:描绘了春日温暖的气息与柔美的自然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欲遣春愁兴未能”意为: A. 春天的愁苦无法消散
B. 春天的景色非常美好
C. 春日的阳光照耀大地 -
在诗中,荆棘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烦恼与困扰
C. 美好的未来 -
诗人对春风的态度是: A. 兴奋追逐
B. 懒于追逐
C. 完全无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令的《春兴》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王令更侧重于对春天的感悟与内心的忧愁,而李白则通过月光引发的孤独感展现了个人情感的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