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蝗》
时间: 2025-01-17 08:43:36
蝗生於野谁所为,秋一母死遗百儿。
埋藏地下不腐烂,疑有鬼党相收持。
寒禽冬饥啄地食,拾掇谷种无余遗。
吻惟掠卵不加破,意似留与人为饥。
去年冬温腊雪少,土脉不冻无冰凘。
春气蒸炊出地面,戢戢密若在釜糜。
老农顽愚不识事,小不扑灭大莫追。
遂令相聚成气势,来若大水无垠涯。
蓬蒿满眼幸无用,尔纵嚼尽谁尔讥。
而何存留不咀嚼,反向禾黍加伤夷。
鸱鸦啄衔各取饱,充实肠腹如撑支。
儿童跳跃仰面笑,却爱甚密嫌疏稀。
吾思万物造作始,一一尽可天理推。
四其行蹄翼不假,上既载角齿乃亏。
夫何此独出群类,既使跃跳仍令飞。
麒麟千载或一见,仁足不忍踏草萎。
凤凰偶出即为瑞,亦曰竹食梧桐栖。
彼何甚少此何众,况又口腹害不訾。
遂令思虑不可及,万目仰面号天私。
天公被诬莫自辨,惨惨白日阴无辉。
而余昏狂不自度,欲尽物理穷毫丝。
要袪众惑运独见,中夜力为穷研思。
始知在人不在天,譬之蚤虱生裳衣。
扪搜剔拨要归尽,是岂人者尚好之。
然而身尚不绝种,岂复垢旧招致斯。
鱼朽生虫肉腐蠹,理有常尔无何疑。
谁为忧国太息者,应喜我有原蝗诗。
意思解释
原蝗
作者: 王令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蝗生於野谁所为,秋一母死遗百儿。
埋藏地下不腐烂,疑有鬼党相收持。
寒禽冬饥啄地食,拾掇谷种无余遗。
吻惟掠卵不加破,意似留与人为饥。
去年冬温腊雪少,土脉不冻无冰凘。
春气蒸炊出地面,戢戢密若在釜糜。
老农顽愚不识事,小不扑灭大莫追。
遂令相聚成气势,来若大水无垠涯。
蓬蒿满眼幸无用,尔纵嚼尽谁尔讥。
而何存留不咀嚼,反向禾黍加伤夷。
鸱鸦啄衔各取饱,充实肠腹如撑支。
儿童跳跃仰面笑,却爱甚密嫌疏稀。
吾思万物造作始,一一尽可天理推。
四其行蹄翼不假,上既载角齿乃亏。
夫何此独出群类,既使跃跳仍令飞。
麒麟千载或一见,仁足不忍踏草萎。
凤凰偶出即为瑞,亦曰竹食梧桐栖。
彼何甚少此何众,况又口腹害不訾。
遂令思虑不可及,万目仰面号天私。
天公被诬莫自辨,惨惨白日阴无辉。
而余昏狂不自度,欲尽物理穷毫丝。
要袪众惑运独见,中夜力为穷研思。
始知在人不在天,譬之蚤虱生裳衣。
扪搜剔拨要归尽,是岂人者尚好之。
然而身尚不绝种,岂复垢旧招致斯。
鱼朽生虫肉腐蠹,理有常尔无何疑。
谁为忧国太息者,应喜我有原蝗诗。
白话文翻译:
蝗虫生于野外,究竟是谁造成的?
秋天,一只母蝗虫死去,留下了成百上千的后代。
它们埋在地下,无法腐烂,仿佛有鬼神在相互庇护。
寒冬的鸟儿因饥饿啄食地面,拾到的谷种一个也没有剩下。
它们只是在啄食蝗虫的卵,却没有破坏,似乎是留给人类以求食。
去年冬天温暖,腊月的雪很少,土壤没有冻住,没有冰霜。
春天的气息蒸腾而出,像是在锅里沸腾般,密密麻麻。
老农愚钝,不懂得这一切,小蝗虫扑灭不了大蝗虫。
于是形成了气势,像大水泛滥,没有边际。
满眼的蓬蒿,幸好没什么用,纵使吃光了,谁也不会指责你。
而留下不吃的,反而使得禾黍受到了伤害。
乌鸦啄食,衔着蝗虫各自饱满,充实肚子,像撑破了一样。
孩子们跳跃仰面而笑,却偏爱那些密集的,嫌弃稀疏的。
我思考万物的起源,每一样都可以用天理来推断。
四蹄、翅膀的运动不假,上面已经有了角和齿。
为什么这一类独自出众,即便跳跃也能飞翔?
麒麟千年或许一见,仁德之人不忍踩踏草木。
凤凰偶尔出现即是祥瑞,也说竹子食梧桐栖息。
他们何其稀少,而这为何如此众多,况且口腹之伤无可指责。
于是思虑变得难以触及,万目仰望天空的私情。
天公被诬无可自辩,惨淡的白昼阴霾无光。
而我昏狂无自知,想要穷尽物理,细微到毫丝。
要除去众多的疑惑,独自观察,半夜努力钻研思考。
才明白这一切在人,而不在于天,譬如虱子生在衣裳上。
探寻剔除要归尽,这难道是人仍然喜好的吗?
然而身尚不绝种,岂能再招致旧的污垢。
鱼腐生虫,肉腐生蛀,理应如此,毫无疑问。
谁为忧国而叹息,应当喜悦我有《原蝗》这首诗。
注释:
- 蝗: 蝗虫,常见的害虫。
- 埋藏: 指蝗虫卵埋在地下。
- 鬼党: 指鬼神,暗指蝗虫的不可思议之处。
- 戢戢: 形容密集的样子。
- 蓬蒿: 指杂草,象征无用的东西。
- 麒麟、凤凰: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瑞兽,象征吉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子固,号曰德甫,宋代诗人,擅长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他的诗多关注自然、社会与人生,具有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原蝗》写于宋代蝗灾频繁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蝗虫的生存与扩散,反映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同时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民生的忧虑。
诗歌鉴赏:
《原蝗》不仅是对蝗虫生存状态的描述,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困境。诗中通过细致的观察,展现了蝗虫数量的急剧增长以及对农业的威胁,同时诗人以此引发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思。他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借助蝗虫的生存来探讨人类的愚昧与无知,反映出在天灾面前人类的无力感。诗中提到的“老农顽愚不识事”揭示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不理解和忽视,而“来若大水无垠涯”则形象地描绘了蝗虫成群结队的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诗人深刻地反思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指出人类并非独立于自然之外,许多现象都是自然规律所致。他对社会的忧虑、对人类行为的反思,赋予了这首诗以深邃的哲学思考。结尾部分,诗人通过对鱼肉腐烂的描绘,强调了一种自然法则,而最终希望人们能从中得到启示,意识到对自然的敬畏与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蝗生於野谁所为:蝗虫在野外生长,究竟是谁造成的呢?
- 秋一母死遗百儿:秋天一只母蝗虫死去,留下了成百上千的后代。
- 埋藏地下不腐烂:蝗虫卵埋在地下,无法腐烂,似乎有鬼神在庇护。
- 寒禽冬饥啄地食:冬季饥饿的鸟儿啄食地面,拾到的谷种一个也没有剩下。
- 吻惟掠卵不加破:它们只是在啄食蝗虫的卵,却没有破坏,似乎是留给人类以求食。
- 去年冬温腊雪少:去年冬天温暖,腊月的雪很少,土壤没有冻住,没有冰霜。
- 春气蒸炊出地面:春天的气息蒸腾而出,像是在锅里沸腾般,密密麻麻。
- 老农顽愚不识事:老农愚钝,不懂得这一切,小蝗虫扑灭不了大蝗虫。
修辞手法:
- 比喻: “春气蒸炊”比喻春天的温暖气息像在煮沸的水一样。
- 拟人: “寒禽冬饥”赋予鸟类以人类的情感。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蝗虫的生存引发对自然与人类的思考,揭示了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力与愚昧,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理解,提醒人们应关注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蝗虫: 象征灾难与困扰。
- 老农: 代表普通百姓,愚昧无知。
- 自然: 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
- 瑞兽: 麒麟与凤凰象征吉祥,反衬蝗虫的破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蝗虫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灾难
- C. 幸福
- D. 知识
-
填空题: 诗中提到“去年冬温腊雪少”,意指冬天的__。
-
判断题: 诗中的“老农”是聪明的农民。 (对/错)
答案:
- B. 灾难
- 雪很少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描写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难。
- 《登高》 by 杜甫:反映国破家亡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原蝗》与《春望》: 两者均反映了自然灾害与社会动荡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王令的诗更侧重于自然现象的观察,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个人的悲伤与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