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伍子胥庙》

时间: 2025-01-19 16:42:23

西风骚客倦游吴,吊古心怀此暂舒。

鬼籙久应除佞嚭,民思今果庙神胥。

虽然邪正皆归死,奈有忠谗各异书。

回首旧江江水在,怒涛犹是不平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伍子胥庙
王令 〔宋代〕

西风骚客倦游吴,
吊古心怀此暂舒。
鬼籙久应除佞嚭,
民思今果庙神胥。
虽然邪正皆归死,
奈有忠谗各异书。
回首旧江江水在,
怒涛犹是不平初。

白话文翻译:

在西风的吹拂下,游子在吴地感到疲惫,
心中缅怀古人,借此机会稍稍舒展心情。
鬼神的诏令早该清除那些谄媚之言,
人民如今期盼的正是庙里的伍子胥。
虽然不论邪正最终都归于死亡,
但忠诚与谗言各自有不同的记载。
回首过去,旧江河仍在流淌,
怒涛依旧,不平之气如初。

注释:

  • 西风:指秋天的风,象征萧瑟与思乡之情。
  • 骚客:指游子或诗人,常用来形容有文采的人。
  • 吊古:对古人的追思或悼念。
  • 鬼籙:古代对鬼神的称谓,意指神灵的旨意。
  • 佞嚭:谄媚之言和谗言,指那些不诚实的言辞。
  • 忠谗:忠诚与谗言,忠于国家与出卖国家利益的言辞。
  • 江水: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不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思索、对自然的描绘,以及对人事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令游历吴地时,怀念历史人物伍子胥。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名将,以忠诚和智谋著称,诗中表达了对古代忠臣的敬仰与对现世不平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过伍子胥庙》以伍子胥庙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以及对当今世事的感慨。诗的开头,西风吹来,诗人感到游历的疲惫,心中却因为对古代忠臣的怀念而得到些许释怀,体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敬仰之情。接着,诗人提到“鬼籙”,意在强调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认为应当清除谄媚的言辞,让忠诚的声音被听见。

诗中提到“邪正皆归死”,暗示无论忠臣还是奸臣最终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这种平等的结局让人感到无奈。然而,忠谗的不同却在于历史的记载,忠诚者的事迹会被传颂,而谗言者的恶行则通常被人遗忘。

最后,诗人回首旧江,看到江水依然流淌,怒涛依旧不平,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人性的不变。诗人通过江水的形象,把对历史的思考与现实的无奈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社会正义的渴望与失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骚客倦游吴:西风萧瑟,游子在吴地感到疲倦,渲染出一种孤独的游子形象。
  • 吊古心怀此暂舒:通过缅怀古人,诗人获得了一丝心灵的慰藉。
  • 鬼籙久应除佞嚭:强调对谄媚言辞的厌恶,渴望正义的声音能够被听见。
  • 民思今果庙神胥:今天的民众希望能得到伍子胥这样的忠臣庇护。
  • 虽然邪正皆归死:忠与奸最终都要归于死亡,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 奈有忠谗各异书:忠诚与谗言的不同会在历史上留下不同的记录。
  • 回首旧江江水在:历史在继续,旧江水依然流淌,象征着记忆的延续。
  • 怒涛犹是不平初: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江水的怒涛依然象征着内心的不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忠谗各异书”,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象征:江水象征着历史与时间的流逝,怒涛则象征着内心的不平。
  • 比喻:将忠诚与谗言比作两种不同的书写,突显历史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伍子胥为中心,通过对古今忠臣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正义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深思。诗人用江水的流淌象征历史的延续,用怒涛表达内心的不平,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历史与现实交融的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孤独与思乡。
  • 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延续。
  • 怒涛:象征对社会不公的愤怒与不满。
  • :象征着对忠臣的敬仰与信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孙权
    B. 伍子胥
    C. 刘备
    D. 诸葛亮

  2. “虽然邪正皆归死”这句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 A. 忠臣必有后福
    B. 不论好坏,最终都归于死亡
    C. 恶人会受到惩罚
    D. 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

  3. 诗中“怒涛”象征什么? A. 和谐
    B. 不平之气
    C. 友情
    D. 财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过伍子胥庙》与《登高》:两者都表现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但《登高》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无奈,而《过伍子胥庙》则侧重于对忠臣的追忆与对社会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王令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