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中夜与家人饮
月出断岸口,影照别舸背。
且独与妇饮,颇胜俗客对。
月渐上我席,暝色亦稍退。
岂必在秉烛,此景已可爱。
白话文翻译:
夜晚,明月升起在断崖的岸边,月光照在远处船只的背影上。
我与妻子独自饮酒,胜过那些俗客的陪伴。
月光渐渐洒在我的席上,夜色也逐渐退去。
何必点着蜡烛,这样的景色已经十分可爱。
注释:
- 月出:明月升起。
- 断岸:指高耸的岸边。
- 别舸背:指远处船只的背影。
- 且独与妇饮:与妻子独自饮酒。
- 颇胜俗客对:胜过那些世俗的客人。
- 月渐上我席:月光渐渐洒在我的座位上。
- 暝色:夜色。
- 岂必在秉烛:难道一定要点蜡烛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文、词,尤其以诗闻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梅尧臣的晚年,正值他生活相对安逸之时。他在舟中与妻子饮酒,享受宁静的夜晚,表达了对家庭生活的珍视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舟中夜与家人饮》表现出诗人对家庭的热爱和对自然的陶醉,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的开头以“月出断岸口”引入,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洒落在岸边,给人一种安详的氛围。接着,诗人转向个人情感,强调他与妻子独处的温馨时光,胜过与俗客的相对,这一转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家庭观念,也透露出对平淡生活的珍惜。随着“月渐上我席”的描写,夜色的渐退与月光的升起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温和而悠闲的氛围。最后一句“岂必在秉烛,此景已可爱”更是点明了诗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满足,不需其他装饰,简单的景象已足够动人。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自然景色的美好,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月出断岸口:描绘了夜晚明月升起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静谧的感觉。
- 影照别舸背:月光的影子映照在远处的船只背上,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 且独与妇饮:突出诗人与妻子二人独饮的温馨局面,表现出对家庭的重视。
- 颇胜俗客对:通过对比,强调与妻子饮酒的快乐胜过与世俗客人的交往。
- 月渐上我席:月光洒在席子上,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 暝色亦稍退:夜色逐渐消退,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岂必在秉烛:质疑点蜡烛的必要,表明对自然光的依赖和对生活的满足。
- 此景已可爱:强调眼前的美景,表达作者心中的喜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月比作自然的光辉,营造出温柔的意境。
- 对仗:如“且独与妇饮,颇胜俗客对”,体现了诗的音韵之美。
- 拟人:通过色彩和光影的描写,使得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
主题思想:全诗以简单的日常生活为主题,通过描绘宁静的夜晚和温馨的家庭,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向往,体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月:象征着宁静和思念,代表了诗人对家庭的眷恋。
- 岸口:自然的环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和。
- 船:代表着流动的生活,隐喻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联系。
- 席:家庭的温馨和亲密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且独与妇饮”指的是: A. 与朋友饮酒
B. 与妻子独自饮酒
C. 与家人一起饮酒 -
“月渐上我席”中的“席”指的是: A. 餐桌
B. 座位
C. 床 -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热爱? A. 大自然
B. 家庭生活
C. 社交活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梅尧臣的《舟中夜与家人饮》更加强调家庭的温暖,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两首诗都涉及月亮,但梅尧臣的诗将月光与家庭氛围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满足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