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为张君华题其华月簃消夏图》

时间: 2025-01-08 22:09:29

莲华世界环空碧。

浑似鸥波宅。

调冰杀粉助清吟。

不信人间犹有俗尘侵。

家山咫尺今何处。

离合惊风雨。

劫灰平地几楼台。

愁见秾花偏傍战场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莲华世界环空碧。浑似鸥波宅。
调冰杀粉助清吟。不信人间犹有俗尘侵。
家山咫尺今何处。离合惊风雨。
劫灰平地几楼台。愁见秾花偏傍战场开。

白话文翻译:

在这莲花环绕的碧水世界,宛如鸥鸟栖息的地方。
冰雪的清韵与花瓣的娇艳相得益彰,不相信人间还有俗世的尘埃侵扰。
我那故乡的山峦,如今又在何处?离别重聚如同惊涛骇浪。
劫难后平地上只剩几座楼台,愁苦地看到繁花竟在战场旁边绽放。

注释:

  • 莲华:指莲花,象征纯洁、美好。
  • 环空碧:环绕在空中,映衬出碧绿的水面。
  • 调冰杀粉:指冰冷的气息与花瓣的娇嫩,结合在一起。
  • 家山咫尺今何处:家乡的山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
  • 劫灰:指遭受战乱后留下的废墟。
  • 秾花:指盛开的花朵,常用于形容美丽的景象。

典故解析:

  • 鸥波宅: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常以水边、波上作为隐居之所,象征宁静的生活。
  • 俗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厌倦和对清新淡雅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恭绰(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为叶恭绰为张君华的《华月簃消夏图》所作,意在表达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苦闷的感慨。

诗歌鉴赏:

《虞美人·为张君华题其华月簃消夏图》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作。诗人在描绘美丽自然景色的同时,表达了对人世间纷扰的感慨。开头以“莲华世界环空碧”引出诗的意境,莲花的清丽与水波相映,构建出一种理想的世外桃源。而“调冰杀粉”则通过用词巧妙地将清冷与娇艳结合,传达出一种和谐美。

接下来,诗人转向对现实的反思,“不信人间犹有俗尘侵”,表达了他对尘世烦恼的拒绝,渴望逃离世俗的愿望。接着“家山咫尺今何处”,则是对故乡的思念,夹杂着离别的伤感,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

最后两句将情绪推向高潮,诗人通过“劫灰平地几楼台”展现了战乱带来的破坏与沧桑,愁苦的情感在“愁见秾花偏傍战场开”中达到了顶点,鲜花在战场旁绽放,形成强烈的对比,揭示了美好与残酷的共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莲华世界环空碧:描绘出莲花与碧水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
  2. 浑似鸥波宅:暗喻隐逸生活的理想状态。
  3. 调冰杀粉助清吟:强调清新与美丽的融合,传达出诗人对艺术的追求。
  4. 不信人间犹有俗尘侵:表达对世俗的蔑视与向往,渴望一种无尘的生活。
  5. 家山咫尺今何处:思乡之情的流露,离别的痛苦。
  6. 离合惊风雨:比喻人生的无常与困扰。
  7. 劫灰平地几楼台:战乱后的荒凉,体现历史的沉重。
  8. 愁见秾花偏傍战场开:美丽与残酷的对比,突显诗人的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莲华世界”暗喻美好与清新。
  • 对仗:如“离合惊风雨”,上下两句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人世苦痛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华:象征纯洁与宁静。
  • 碧水:代表自然的美丽与清澈。
  • 秾花:象征生命的美好即使在逆境中绽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莲华象征什么? A. 纯洁
    B. 纷扰
    C. 伤感
    D. 财富

  2. “劫灰平地”指的是什么? A. 乡愁
    B. 战乱后的废墟
    C. 美丽的花园
    D. 繁华的城市

  3.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愁苦
    C. 亢奋
    D. 平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温庭筠的《虞美人》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摹。
  • 温庭筠《虞美人》:聚焦爱情与人生的感悟,与叶恭绰的社会思考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