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其三 喜来、我平归自江右,寄诗并讯徐大文、张祖望、吴云章消息》
时间: 2025-01-19 15:32: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其三》
喜来、我平归自江右,寄诗并讯徐大文、张祖望、吴云章消息
作者:毛奇龄
布帆婀娜江州至。贻我相思字。
怀中一日九开看。记得旧时风雨夜阑干。
潮平若泛西陵渡。须把滕王赋。
南州榻冷剑城凉。借问延陵何日下南昌。
白话文翻译
我乘着轻盈的帆船,经过江州的湖面,
你寄给我的,是满载相思的信笺。
我每天在怀中反复阅读,
还记得那旧时的风雨夜,依偎在栏杆旁。
潮水平静,仿佛在西陵渡口上漂浮,
我想吟诵《滕王阁序》。
南方的床榻冰冷,剑城的夜晚寒凉。
请问延陵的君子,你何时能下南昌?
注释
- 布帆婀娜:形容船帆轻盈美丽。
- 江州:指江州地区,此时为江南水乡。
- 贻我相思字:给我寄来了表达思念的信。
- 怀中一日九开看:在怀中每天反复阅读九次。
- 潮平若泛西陵渡:潮水平静,仿佛在西陵渡上漂浮。
- 须把滕王赋:想要吟诵《滕王阁序》,指代李白的名篇。
- 延陵:指的是延陵君(吴王的儿子),象征着才华出众的人。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毛奇龄(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早期受到明代文学的影响,后期又融入清代的文风。他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归途之际,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中提到的江州、滕王等地皆为文化名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化修养和对传统的尊重。
诗歌鉴赏
此诗以江州的水乡风光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归途中的感受。开篇“布帆婀娜江州至”便设定了轻盈的意象,仿佛在描绘一幅生动的水乡画卷。紧接着,作者通过“贻我相思字”传达出一种浓浓的思念之情,仿佛那字里行间都蕴含着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怀中一日九开看”则显示出作者对这份思念之情的珍视与反复咀嚼。这里的“九开”不仅是数量上的强调,也暗示着思念之深,令人感受到一种几近痴迷的情感。
随后,诗人提到“潮平若泛西陵渡”,这里将自然景色与心境相结合,潮水的平静映照着他内心的宁静与期待。紧接着的“须把滕王赋”则是一种文化的召唤,表达了对古典文学的敬仰,也暗示着他对友人共享文学情怀的渴望。
最后两句“南州榻冷剑城凉”,则将情绪推向高潮,南方的冷床和剑城的凉意,象征着孤独与寂寞。通过“借问延陵何日下南昌”一句,诗人期待着与友人的重聚,这不仅反映了友情的珍贵,也蕴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布帆婀娜江州至”:描绘江州水乡的美丽与静谧。
- “贻我相思字”: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怀中一日九开看”:强调思念的深刻与频繁。
- “记得旧时风雨夜阑干”:追忆往昔,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 “潮平若泛西陵渡”: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
- “须把滕王赋”:对古典文学的向往与尊重。
- “南州榻冷剑城凉”:象征孤独与寂寞。
- “借问延陵何日下南昌”:期待重聚,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与信件相联系,增强情感。
- 对仗:如“南州榻冷剑城凉”,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水乡、帆船、潮水等意象交织,展现出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江南水乡的描绘与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透露出一种孤独与期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布帆:象征着自由与轻盈,体现出诗人心中渴望与期待的情感。
- 江州:代表着水乡的宁静,寄托着作者的思念与归属感。
- 相思字:象征着情感的传递与沟通,承载着深厚的友谊。
- 潮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平静,反映诗人对往昔的缅怀。
- 滕王:代表着文学的传统与文化的积淀,展现出诗人的文化自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布帆婀娜江州至”中,“婀娜”的意思是: A. 轻盈美丽
B. 高大威猛
C. 沉重悲伤
D. 迅速飞奔 -
诗中提到的“滕王赋”是谁的作品?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D. 王维 -
“南州榻冷剑城凉”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与欢快
B. 孤独与思念
C. 安宁与悠然
D. 绝望与痛苦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毛奇龄的《虞美人·其三》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李白的诗更强调自然景色的壮丽,而毛奇龄则融合了个人情感与文化的追忆。
通过这些对比,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主题上的相似与风格上的差异,展现出中国古典诗词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毛奇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