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衮衮诸公竞朵颐,具文天亦厌谩欺。啬夫不拜非难事,会有公车访释之。
白话文翻译:
众多的官员们争相享受美食,他们的虚伪行为连天都感到厌恶。一个节俭的官员不随波逐流并不是难事,总有一天会有公正的人来拜访并理解他。
注释:
- 衮衮:众多的样子。
- 诸公:指众多的官员。
- 竞朵颐:争相享受美食。
- 具文:指虚伪的文书或行为。
- 谩欺:欺骗,虚伪。
- 啬夫:节俭的官员。
- 不拜:不随波逐流,不迎合。
- 公车:指公正的人或官方的使者。
- 访释之:拜访并理解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约1137-1189),字仲美,号鹤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是他在送别湖南张仓解官还建昌时所作,表达了对官场虚伪的不满和对清廉官员的赞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官场风气腐败,许多官员追求享乐和虚荣,而廖行之则对这种风气表示不满。诗中通过对比官场的虚伪和节俭官员的清廉,表达了对清廉官员的赞赏和对公正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官场的虚伪和清廉官员的难能可贵。首句“衮衮诸公竞朵颐”描绘了官员们争相享受美食的场景,暗示了他们的贪婪和虚荣。第二句“具文天亦厌谩欺”则表达了天对这种虚伪行为的厌恶,强调了虚伪的不可取。后两句“啬夫不拜非难事,会有公车访释之”则赞扬了节俭官员的清廉,并期待有公正的人来理解和赏识他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表达了对清廉官员的敬佩和对公正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衮衮诸公竞朵颐”:描绘了官员们争相享受美食的场景,通过“衮衮”和“竞朵颐”两个词语,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的贪婪和虚荣。
- “具文天亦厌谩欺”:通过“具文”和“谩欺”两个词语,揭示了官员们的虚伪行为,而“天亦厌”则强调了这种行为的不可取。
- “啬夫不拜非难事”:通过“啬夫”和“不拜”两个词语,赞扬了节俭官员的清廉,并指出这种行为并不难做到。
- “会有公车访释之”:通过“公车”和“访释之”两个词语,表达了期待有公正的人来理解和赏识节俭官员的愿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官员们的虚伪和节俭官员的清廉进行对比,突出了清廉官员的难能可贵。
- 拟人:将“天”拟人化,表达了对虚伪行为的厌恶。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清廉官员的赞赏和对公正的期待。通过对比官场的虚伪和节俭官员的清廉,诗人表达了对清廉官员的敬佩和对公正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衮衮:众多的样子,象征着官场的繁华和虚伪。
- 竞朵颐:争相享受美食,象征着官员们的贪婪和虚荣。
- 具文:虚伪的文书或行为,象征着官场的虚伪。
- 啬夫:节俭的官员,象征着清廉和正直。
- 公车:公正的人或官方的使者,象征着公正和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衮衮诸公竞朵颐”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官员们争相享受美食 B. 官员们争相读书 C. 官员们争相做官 D. 官员们争相旅行 答案:A
-
诗中“具文天亦厌谩欺”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天喜欢虚伪的行为 B. 天厌恶虚伪的行为 C. 天喜欢真诚的行为 D. 天厌恶真诚的行为 答案:B
-
诗中“啬夫不拜非难事”赞扬了什么品质? A. 贪婪 B. 虚荣 C. 清廉 D. 懒惰 答案:C
-
诗中“会有公车访释之”表达了什么愿望? A. 希望有公正的人来理解和赏识节俭官员 B. 希望有公正的人来惩罚节俭官员 C. 希望有公正的人来奖励节俭官员 D. 希望有公正的人来批评节俭官员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表达了对官场腐败的批判和对清廉官员的赞赏。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清廉官员的怀念和对官场虚伪的批判。
诗词对比:
- 廖行之《送湖南张仓解官还建昌九首》与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官场腐败的批判和对清廉官员的赞赏,但廖行之的诗更加直接和鲜明,而陆游的诗则更加含蓄和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廖行之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廖行之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