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九前二日夜雨 去去重阳越夕间,潇潇风雨作轻寒。 心知又负登高兴,篱菊留来过后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重阳节前两天的夜晚,风雨交加带来了轻微的寒意。心中明白又将错过登高的兴致,篱笆旁的菊花只好留待以后欣赏。
注释: 字词注释:
- 去去:表示时间流逝。
-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传统节日,有登高的习俗。
- 越夕间:在夜晚之间。
- 潇潇:形容风雨声。
- 轻寒:轻微的寒意。
- 登高兴:登高的兴致。
- 篱菊:篱笆旁的菊花。
典故解析:
- 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等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对自然和节令的敏感与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前两天的夜晚,诗人因风雨而无法登高,心中感到遗憾,转而对篱笆旁的菊花寄予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重阳节前夜的风雨景象,表达了诗人因天气原因无法登高的遗憾心情。诗中“潇潇风雨作轻寒”一句,通过风雨的描写,传达了节令的变迁和诗人内心的感受。末句“篱菊留来过后看”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时光的期待和对自然美的欣赏,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节令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去去重阳越夕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重阳节即将到来。
- 次句“潇潇风雨作轻寒”,描绘了夜晚的风雨,带来了轻微的寒意。
- 第三句“心知又负登高兴”,表达了诗人因天气无法登高的遗憾。
- 末句“篱菊留来过后看”,诗人将期待转向了篱笆旁的菊花,留待以后欣赏。
修辞手法:
- 拟人:“潇潇风雨作轻寒”中的“作”字,赋予风雨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去去”与“越夕间”,“心知”与“又负”等词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节令变迁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因天气原因无法实现登高愿望的遗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着节令的变迁和诗人内心的感受。
- 篱菊:代表了诗人对未来时光的期待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端午节 D. 春节
- 诗人因何原因无法登高? A. 身体不适 B. 天气原因 C. 无人陪伴 D. 心情不佳
- 诗中“篱菊留来过后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失望 B. 期待 C. 无奈 D. 满足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杜甫的《登高》,同样是表达登高愿望的诗作。 诗词对比: 可以将廖行之的《重九前二日夜雨》与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诗人在表达登高愿望时的不同情感和手法。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