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有感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桓司马欲兵夫子,
哥利王曾丑释迦。
血面何须九坠臂,
忮心终不怨镆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人物的悲惨遭遇,桓司马想要像孔子那样从事兵事,哥利王曾经丑陋地对待释迦牟尼。流血的面孔何必纠结于九个断臂,心中嫉妒的情感终究不会怨恨那沉重的镆铘。
注释:
- 桓司马: 指桓温,东晋时著名的军事家。
- 兵夫子: 这里指的是孔子,指他从事兵事的理想。
- 哥利王: 可能指的是某个历史上的暴君。
- 释迦: 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
- 九坠臂: 指的是极大的痛苦。
- 忮心: 嫉妒、忌恨之心。
- 镆鎁: 一种古代的重型武器,用以象征压迫和沉重。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刘克庄,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融合历史和现实,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性。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反思历史上那些因权势而行恶的统治者,以及人性中嫉妒和仇恨的情感。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这首《有感二首》通过历史人物的描绘反映了对人性和社会的不满。桓司马和哥利王的形象被用来对比孔子的理想,展现出历史的悲剧和权力的残酷。诗中提到的“血面”和“九坠臂”不仅仅是对身体的描述,更是对精神的折磨,象征着因权力和嫉妒而造成的伤害。整首诗透出一种无奈与愤懑,作者对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有着深切的思考。诗的最后一句“忮心终不怨镆鎁”更是点明了心中的嫉妒与怨恨,反映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人性悲剧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提到桓司马希望能有像孔子那样的影响力,但却选择了武力,这显示了对理想的背离。
- 第二联提到哥利王的丑陋行为,反映了对权力滥用的控诉。
- 第三联通过“血面”和“九坠臂”描绘了极大的痛苦,象征着历史的无情与暴力。
- 第四联则表达了对嫉妒心理的思考,强调即便有忮心,也不必怨恨命运。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血面”和“九坠臂”比作身体和精神上的创伤。
- 对仗:诗中对比历史人物的理想与现实,形成鲜明对照。
-
主题思想: 反映了对历史人物和社会现象的批判,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权力的残酷,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桓司马: 代表了对武力与权力的追求。
- 释迦: 代表了理想与智慧的象征。
- 血面: 象征着历史悲剧和人性的痛苦。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桓司马”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理想的追求
B. 权力的滥用
C. 历史的悲剧
D. 上述全部 -
“忮心终不怨镆鎁”是什么意思?
A. 对权力的无奈
B. 对嫉妒的思考
C. 对命运的反思
D. 对历史的批判
-
答案: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有感二首》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挣扎,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与民生的苦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刘克庄诗文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