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胥三首》

时间: 2025-01-01 12:16:22

前祭京师奉祝词,尊严不比百神祠。

台家今岁筹边急,黄帕封香已过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扶胥三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前祭京师奉祝词,尊严不比百神祠。
台家今岁筹边急,黄帕封香已过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北京的祭祀中,奉上祝词,然而这种尊严并不比供奉百神的庙宇来得庄重。今年台家(即朝廷)在边疆事务上筹备的十分紧迫,黄帕(祭祀用的黄色布帕)已经封香,显然过了时日。

注释:

  • 前祭:指在祭祀活动中,事先进行的祭祀。
  • 京师:指都城,这里是指北京。
  • 奉祝词:奉上祝愿的词句。
  • 百神祠:供奉众多神明的庙宇。
  • 台家:指朝廷,或政府。
  • 筹边急:指朝廷在边疆事务上的紧迫筹备。
  • 黄帕:黄色的布帕,祭祀时使用。
  • 封香:封住香火,表示祭祀已结束。
  • 过时:时间已经过了,不再合适。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百神祠”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神灵的崇拜,尤其是在祭祀文化中,祭祀的场合往往代表着国家与神灵之间的联系。而“台家今岁筹边急”则反映了当时国家面临的边疆危机,显示出政治背景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秋水,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与诗,尤其以豪放激昂见长。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是国家面临外敌威胁的时期,诗人通过祭祀的场合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时局的忧虑。这种情感在许多诗人的作品中都有体现。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扶胥三首》通过祭祀的场合展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关怀。诗的开头描绘了在京师祭祀的情景,虽然是奉上祝词,但诗人却感到这种祭祀的尊严与真正的神明庙宇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祭祀形式的反思,还暗示了他对当时朝政的失望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接下来的句子提到“筹边急”,诗人关心国家边疆的安危,显示出他作为士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最后一句“黄帕封香已过时”,则进一步强调了祭祀的形式和内容的失落感,仿佛在说,即使有祭祀的形式,但若缺乏实质的关怀和行动,这样的祭祀也不过是一纸空文。

整首诗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表现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以及对个人在社会中角色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前祭京师奉祝词:在都城举行祭祀活动,诗人奉上祝词,展现出一种仪式感。
  2. 尊严不比百神祠:诗人感叹这种仪式的尊严程度与真正的神庙祭祀相比显得不够。
  3. 台家今岁筹边急:指朝廷在边疆事务上十分紧迫,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
  4. 黄帕封香已过时:祭祀用的黄帕已经封住香火,意味着祭祀的时机已过,象征着一种失落感。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人通过对比“前祭”与“百神祠”的尊严,突显出对现状的不满。
  • 象征:黄帕封香象征着祭祀的形式与内容的失落,传达出诗人的无奈与忧虑。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对祭祀形式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无力感,情感基调显得沉重而深刻。

意象分析:

  • 祭祀:象征着对神灵的信仰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 黄帕:祭祀的物品,象征着形式上的仪式感。
  • 京师:代表着权力中心,反映了当时政治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百神祠”是指什么? A. 供奉众多神明的庙宇
    B. 诗人的家乡
    C. 一种祭品
    D. 皇宫

  2. 填空题:诗人通过祭祀表达了对国家的__与对形式的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黄帕封香”意味着祭祀已经结束。 (对/错)

答案:

  1. A
  2. 关心;反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反映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但刘克庄的诗更侧重于祭祀与形式的探讨,而杜甫则侧重于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失落。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精选》
  • 《宋代诗人刘克庄研究》
  • 《古诗词解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