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西湖十咏·三潭印月)》
时间: 2025-01-19 16:43: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渡江云(西湖十咏·三潭印月)
作者: 陈允平 〔宋代〕
三神山路杳,六鳌驾浪,幻境西湖。
水连天四远,翠台如鼎,簇簇小浮图。
烟沈雾迥,怪蜃楼飞入清虚。
秋夜长,一轮蟾素,渐渐出云衢。
遥看寒光金镜,皓彩明榼,正人间三五。
总输与鸥眠葑蓼,鹭立菰蒲。
笙歌唤醒鱼龙睡,向贝阙争取明珠。
清梦断,西风醉宿冰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三神山的道路深邃,六鳌在波浪中飞翔,西湖如同梦幻般的存在。湖水与天空相连,远方的翠台宛如鼎般雄伟,小浮图如同簇拥的花朵。烟雾弥漫,怪蜃楼映入空灵的天空。秋夜漫长,一轮明月渐渐从云间升起。遥远处看去,寒光如同金镜,明亮的色彩映照着人间的三五星辰。所有的景象都让鸥鸟在葑蓼中安睡,白鹭则静静立在菰蒲旁。笙歌声唤醒了沉睡的鱼龙,向贝阙争取明珠。清梦已断,西风醉卧于冰壶之中。
注释:
- 三神山:指的是西湖附近的山,传说中有三位神明居住。
- 六鳌: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强劲的风浪。
- 怪蜃楼:一种光学现象,常常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出现,形似楼阁的影像。
- 蟾素:指月亮,蟾蜍常被用来象征月亮。
- 金镜、明榼:比喻皎洁的月光。
- 鸥、鹭:指水鸟,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允平,宋代诗人,以其精致的山水诗著称。诗风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常蕴含哲理与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西湖风景名胜的鼎盛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以西湖的美景为背景,采用了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和谐美。诗的开头部分描绘了三神山的幽深和湖水的辽阔,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尤其在秋夜的描写中,月光的升起和星辰的闪烁,增添了一种宁静与深邃的氛围。
诗中多处运用比喻,如“寒光金镜”和“皓彩明榼”,传达了月光的清冷与明亮。最后部分,诗人通过“笙歌唤醒鱼龙睡”的意象,象征着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诗人的情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环境,塑造了一个神秘的西湖。
- 第二联通过“水连天”和“翠台如鼎”展示湖水与山台的壮丽。
- 第三联突出了秋夜的宁静与清幽,渲染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第四联通过月亮的描写,表达对光明与温暖的向往。
- 第五联展现了自然与人间的和谐,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依赖。
- 第六联则传达了人们在自然美景中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光金镜”比喻明亮的月光。
- 拟人:如“笙歌唤醒鱼龙睡”赋予鱼龙以人的特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追求。诗中蕴含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 月亮:象征清冷与美好,寓意思乡与孤独。
- 鱼龙:象征自然生灵,代表着生机与活力。
- 鸥与鹭:象征宁静与和谐,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三神山”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西湖
- B. 泰山
- C. 华山
- D. 黄山
-
“笙歌唤醒鱼龙睡”这句中的“笙歌”主要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歌唱
- C. 舞蹈
- D. 餐饮
-
诗中“怪蜃楼”是指什么现象?
- A. 山水画
- B. 光学现象
- C. 水波荡漾
- D. 月亮的倒影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忆江南》(白居易):同样描绘自然风光,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 《西湖春晓》(张岱):对西湖的细致描写,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李白)与《渡江云》同样以自然为题材,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而陈允平则偏向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