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和留守赵无愧送别)》

时间: 2025-01-01 13:39:52

牵人意。

高堂照碧临烟水。

清秋至。

东山时伴,谢公携妓。

黄菊虽残堪泛蚁。

乍寒犹有重阳味。

应相记。

坐中少个,孟嘉狂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和留守赵无愧送别)
作者: 晁补之

牵人意。高堂照碧临烟水。
清秋至。东山时伴,谢公携妓。
黄菊虽残堪泛蚁。乍寒犹有重阳味。
应相记。坐中少个,孟嘉狂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高堂的光影映照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清秋的时节已然来临。东山之上,谢公带着他的妓女相伴。即使黄菊已经凋残,仍然能看到泛起的蚂蚁,初寒时节依然可以感受到重阳的余韵。想必你我之间的情谊仍然要铭记,坐在这里却少了一个人,那就是醉得酩酊的大诗人孟嘉。

注释:

  • 牵人意:牵动人的思绪。
  • 高堂:指高大的楼阁。
  • 照碧:映照着碧绿的水面。
  • 清秋:指清爽的秋天。
  • 谢公:指谢安,东山隐者,常与妓女相伴。
  • 黄菊:指秋天盛开的菊花。
  • 重阳:重阳节,象征着长寿与团聚。
  • 孟嘉:指孟郊,因醉酒而著名的诗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1056年-1129年),字朴夫,号山人,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填词,作品以清新婉约著称。他的词风与李清照相似,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送别友人时写成,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离别的惆怅,同时也反映了秋天的萧瑟与对往日欢聚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忆秦娥》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怀旧的词作,开篇通过“牵人意”引出词人的情感,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高堂的景象与烟水相映成趣,清秋的到来更添一分愁绪。词中提到谢公与妓女的陪伴,暗示了人世间的聚散无常,人生如梦,唯有黄菊虽残仍可寄托情感,仿佛在告诫我们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抹光影中,也要珍惜与朋友相聚的时光。

“乍寒犹有重阳味”一句,表现了时节的变化和内心的复杂情感,虽然寒意渐浓,但重阳佳节的温馨记忆却依然萦绕心头。这种温暖与寒冷的对比,展现了词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

结尾处提到“坐中少个,孟嘉狂醉”,不仅使整首词的情感达到高潮,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悲凉。孟嘉的醉态让人想起往日的欢声笑语,然而如今却少了他,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离别的痛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牵人意:开篇点明情感主题,牵动人心的思念。
  • 高堂照碧临烟水:描绘出高堂与水的美丽景象,营造出清幽的环境。
  • 清秋至:秋天的到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东山时伴,谢公携妓:提到谢安,隐喻着人生的孤独与渴望。
  • 黄菊虽残堪泛蚁:黄菊虽已凋零,仍能引发思索,象征着未尽的情感。
  • 乍寒犹有重阳味:寒意袭来,但重阳节的美好记忆仍在,表现了对过去的留恋。
  • 应相记:希望朋友能够铭记这段情谊。
  • 坐中少个,孟嘉狂醉:提及孟嘉的醉态,增添了离别的惆怅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黄菊虽残”比喻友谊的坚韧。
  • 对仗:如“清秋至,东山时伴”等,增强了词的音韵美。
  • 拟人:将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词核心在于表达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渗透着对于生命无常的哲思与对美好过往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堂:象征着人们的理想与追求。
  • 烟水:寓意着人生的虚幻与无常。
  • 黄菊:象征着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短暂。
  • 重阳:象征着团圆与长久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谢公”是谁? a) 诗人
    b) 政治家
    c) 诗人孟郊

  2. “乍寒犹有重阳味”一句中,重阳象征什么? a) 寒冷
    b) 温暖的回忆
    c) 秋天的结束

  3. 诗词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离别与思念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的词作,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离骚》:屈原的作品,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忆秦娥》都表现了离别的愁苦,但《静夜思》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忆秦娥》则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晁补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