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时间: 2025-01-19 20:02:16

圣莫如东家,长年困行路。

公养为淹留,岂不以食故。

林薄鸟迁巢,水寒鱼不聚。

孤士似无家,转蓬何由住。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圣莫如东家,长年困行路。
公养为淹留,岂不以食故。
林薄鸟迁巢,水寒鱼不聚。
孤士似无家,转蓬何由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黄庭坚对于东家(晁元忠)的深情怀念和对生活困境的感慨。诗人认为没有人比东家更值得敬重,但长年在外艰难行路,仿佛被困住了一般。公养(对他的照顾)使他留连,难道不只是为了生计吗?林木稀疏,鸟儿迁移了巢穴;水流寒冷,鱼儿也不再聚集。孤独的士人似乎找不到自己的家,像转动的蓬草一样无处可依。


注释:

  • 圣莫如东家:指东家(晁元忠)德行高尚,令人尊敬。
  • 长年困行路:长年在外,无法回归故乡。
  • 公养为淹留:因公家的照顾而留恋不舍。
  • 林薄鸟迁巢:林木稀少,鸟儿不得不迁移。
  • 水寒鱼不聚:水冷鱼不愿聚集,意在表达环境的恶劣。
  • 孤士似无家:孤独的士人感觉无家可归。
  • 转蓬何由住:如同转动的蓬草,四处漂泊无依无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之一。他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厚的书法功底,成为宋代文学的重要人物。

创作背景: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是黄庭坚在与晁元忠分别时写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漂泊生活的感慨。诗中透露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和对归属感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与对生活困境的反思。诗人在开篇就用“圣莫如东家”来表达对晁元忠的高度赞誉,接着用“长年困行路”来揭示自己长时间在外的无奈。接下来的几句则用自然界的变化,反映出人情的冷暖与生活的艰辛。林木稀疏,鸟儿不得不迁移,水寒鱼不聚,象征着环境的恶劣和生命的孤独。最后一句“转蓬何由住”则是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表现出一种无家可归、漂泊不定的感受,蕴含着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圣莫如东家: 赞美东家的品德,表示尊重。
  • 长年困行路: 体现出长时间的漂泊与无奈。
  • 公养为淹留: 感叹因他人的关照而留连,反映出生活的现实。
  • 林薄鸟迁巢: 自然景象与人的生活状态相呼应,表现出孤独与无奈。
  • 水寒鱼不聚: 进一步加深了环境的恶劣,暗示孤独。
  • 孤士似无家: 强调个体的孤独感。
  • 转蓬何由住: 以转蓬象征漂泊无依,情感达到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 “转蓬”比喻漂泊无依的人生状态。
  • 拟人: “鸟迁巢”“鱼不聚”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仰与对生活困境的感慨,表现出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对孤独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家: 代表友谊与尊重。
  • 孤士: 象征孤独与漂泊。
  • 转蓬: 代表无家可归的状态。
  • 林薄、鱼不聚: 自然景象反映人间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圣莫如东家”是指谁?

    • A. 诗人自己
    • B. 晁元忠
    • C. 他的朋友
  2. “转蓬何由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满足
    • B. 漂泊无依的悲伤
    • C. 对未来的希望
  3. 诗中提到的自然现象“林薄鸟迁巢”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自然变化
    • B. 人的孤独
    • C. 生活的富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杜甫: 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感慨,但黄庭坚更多地通过个人情感和友谊的视角,而杜甫则更为关注国家和社会的疾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