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刘少府游越州
作者:骆宾王 〔唐代〕
一丘余枕石,三越尔怀铅。
离亭分鹤盖,别岸指龙川。
露下蝉声断,寒来雁影连。
如何沟水上,凄断听离弦。
白话文翻译:
送别刘少府去越州,
一块小丘上我枕着石头,三座越州的山让我思念着。
离别的亭子下,鹤形的红伞渐渐分开,
在分别的岸边,指向那龙川的方向。
露水下,蝉的叫声断了,寒冷的季节来临,雁的影子连绵不绝。
这沟水上,凄凉的声音仿佛在听离弦的琴音。
注释:
- 丘:小山,指小土丘。
- 余枕石:余,指自己;枕石,指靠在石头上。
- 三越尔怀铅:三越,指的是三座山;尔怀铅,表示对故乡的思念。
- 离亭:指离别的亭子。
- 鹤盖:形容伞的样子,像鹤的羽毛。
- 龙川:指的是龙川的水流。
- 露下蝉声断:露水下,蝉声戛然而止。
- 寒来雁影连:寒冷的季节,雁的影子依旧在空中飞翔。
- 沟水上:水沟之上,表示一种凄凉的氛围。
- 离弦:形容琴弦被拨动,产生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字观光,号少陵,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闻名。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对仗工整的句式,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才华。
创作背景:
《送刘少府游越州》是骆宾王送别朋友刘少府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之情。诗中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还蕴含了离别的伤感,体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情感细腻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骆宾王对友人刘少府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感伤。开头两句“一丘余枕石,三越尔怀铅”,描绘了诗人躺在小丘上,感受着周围的山水,暗示着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接着“离亭分鹤盖,别岸指龙川”,离别的亭子和龙川的指向,表现了分离时的孤独感与无奈。
后面的“露下蝉声断,寒来雁影连”,则通过自然界的声音与影像,传达出离别后内心的失落与惆怅。最后“如何沟水上,凄断听离弦”,用沟水的声音寓意离别的凄凉,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这首诗的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共鸣的离别场景,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友谊之间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丘余枕石:我在小丘上,枕着石头,暗示诗人身处自然之中,感受着自然的宁静。
- 三越尔怀铅:三座山让我思念,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谊。
- 离亭分鹤盖:离别的亭子,鹤形红伞象征着分别的场景。
- 别岸指龙川:在岸边指向龙川,意味者对未来的展望和对友谊的珍视。
- 露下蝉声断:露水下,蝉声戛然而止,隐喻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感伤。
- 寒来雁影连:寒冷的雁影映衬着离别的孤独感。
- 如何沟水上:水沟之上,暗示着离别后内心的凄凉。
- 凄断听离弦:离弦的琴声,暗示着心中的哀伤和对友人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鹤盖”、“龙川”等意象,通过比喻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拟人:蝉声、雁影等自然元素被赋予情感,传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时的伤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情感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丘:象征着自然与宁静,代表着内心的平和。
- 鹤:象征着高洁与离别。
- 龙川:象征着美好的未来与向往。
- 蝉声:象征着短暂与无常,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雁影:代表着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龙川”指代什么? A. 一条河流
B. 一座山
C. 一片森林 -
诗句“一丘余枕石”中的“余”指代谁? A. 诗人自己
B. 刘少府
C. 自然 -
诗中用“蝉声”和“雁影”来表达什么情感? A. 喜悦
B. 伤感
C. 平静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别》 by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送刘少府游越州》均体现了离别的主题,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豪放的情感,而骆宾王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内心的伤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骆宾王》相关研究文章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